新密志愿者慰问老战士 聆听革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大河网讯  “70年前,英勇的志愿军战士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我们换来了万世安宁,在八一建军节到来之际,我们怀着敬佩的心情上门慰问老英雄,愿他们幸福快乐、健康长寿。”

7月27日,郑州市文明市民郭江勇带领30多名爱心志愿者看望了抗美援朝老战士金国太、陈石万、王金灿、张永立,“两弹一星”老战士窦双德、四野南下干部黄守亭,为参加革命的老英雄送上慰问品和慰问金,大家围坐在老英雄身边,追忆峥嵘岁月,传承红色基因。

金国太于1924年12月19日出生,新密市伏羲山风景区管委会下寺沟村人,1949年4月参军入伍,1951年6月入朝作战。曾任炮兵团班长,被评为“红旗班长”“模范班长”,荣获抗美援朝奖章四枚,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1954年回国后退伍回乡。“在朝鲜,我参加了三次大战役,战士们都很勇猛,一心杀敌报国,就算牺牲了也值得!”

今年83岁的窦双德因病已卧床多年,他于1959年响应号召应征入伍,在“两弹一星”试验基地从事保卫工作。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窦双德和战士们坚守在戈壁荒漠,战严寒、斗酷暑,克服重重苦难,见证了中国自行制造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郭江勇、郭新万等志愿者纷纷为窦双德送上慰问金,叮嘱老人保重身体,李莉、赵永丽、付桂梅等志愿者细心地给老英雄剪指甲、擦拭身子、整理房间卫生,并陪他说说心里话。

“那时候条件很艰苦,每个战士发一个防护面罩,1964年10月16日那一天,我终生难忘,每个人都很激动,证明我们国家强大了,没有谁敢再欺负我们了!”讲起当年那激动人心的时刻,窦双德老人眼中涌出了泪水。

黄守亭出生于1931年7月,1948年3月参加密县县大队,后调到郑州警备旅,整编到四野后参加了渡江战役。曾参加新中国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荆江分洪工程,被记大功一次。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随部队开赴海南岛,保卫国家南大门,1952年入党,1955年转业回家。

老人向志愿者一一介绍胸前挂着的纪念章,“我们那时候转战大江南北为了什么,就是为了给后代创造幸福的生活。比起牺牲的战友,我非常幸运,他们才是英雄,我们的下一代要永远铭记他们的功绩!”

陈石万是新密市牛店镇宝泉村人,1931年8月出生,1951年入伍后赴朝作战,1954年回国。见到陈石万老人时,他已罹患脑梗卧床十多年。郭江勇等志愿者为老人送上慰问金,关切地询问老人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大家自发地打扫房间和庭院卫生。

桌子上一沓黑白照片引起了志愿者的注意,那都是陈石万老人在部队的留影,年轻、英俊、刚毅的脸上写满了朝气,这是他奋斗和奉献的见证。

志愿者张金萍和儿子魏家琦参加了慰问活动,她说:“我带孩子参加公益活动已经七八年了,希望通过慰问老英雄,让孩子接受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接过爱心接力棒。”魏家琦是一名高中生,他觉得自己收获很多,懂得了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以后一定努力学习,回报国家造福社会。

当天,“江勇爱心团队”的志愿者还慰问了抗美援朝老战士张永立、王金灿,为他们送去关心和关爱。在校大学生郭凯源、初中生李玉生等青少年也跟随家长参加了慰问活动,聆听革命故事,传承爱国精神。志愿者李瑞锋认为,对孩子来说这是影视和文学作品之外最直观的红色教育,应当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生活,铭记和传承先烈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学有所成报效祖国。

“伟大的志愿军战士无惧无畏、视死如归,是他们以血肉之躯换来了祖国的和平与安宁,我们生活在新时代,应该铭记以身报国的英雄!一路走来,他们的付出和奉献都让我内心充满了感动,今后我要把关爱老战士这件事持之以恒地做下去,这是我作为后辈最义无反顾的选择!”郭江勇说,英雄正在老去,但历史将被印在我们的心中,他们的事迹将千古流传。(王君杰/文图)


2023年08月01日10:48 来源:大河网 责任编辑:林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