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中国古代音乐舞蹈陶俑复制作品巡展”第三站在郑州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展览共展出中国古代自战国至明代2000多年间各时代具有代表性的音乐舞蹈陶俑夫员陶俑复制品90件套、320人偶。
俑是中国古代社会替代活人殉葬的物品,多以人物、动物形象出现,且多为陶质,以真实直观的形象将中国古代社会风貌、人物百态、生活场景生动再现。他们饱含史料价值,是一部形象的中国社会通史,成为人们了解社会的一面镜子,而其中的音乐舞蹈类陶俑更以其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面貌独树一帜。
这次展览的作品中,有集音乐舞蹈杂耍为一体,热闹非凡的汉代杂耍舞俑,动作夸张、活力四射的说书俑,有粗犷豪放的南北朝时期的骑马吹角俑,华丽多姿、场面壮观的唐代宴乐舞俑,胡人舞俑,霓裳羽衣舞俑,还有元代表现北方游牧民族生活的胡人骑驼击鼓俑等。它们热烈奔放、造型生动、特色鲜明,其迥然不同的艺术风格,表现出不同时代的精神风貌,生动地勾画出中国古代乐舞在2000多年发展过程中的演进轨迹。
此展的发起人和复制者,是西安碑林博物馆副研究员王倩。在父亲、著名美术史家王子云的教导和感召下,为中国雕塑事业贡献力量一直是她不懈的人生追求。四十多年来,她在文物系统积累了丰富的陶俑资料,锤炼出系统过硬的复制技术,都使她在一步步地接近自己的宏愿——“在世界舞台上,演释一部中国古代音乐舞蹈的发展史诗”。
由于现存于世的中国各时代乐舞俑分散在国内及世界各地的博物馆中,有的已毁损消失,真的文物已无法汇集于一处,展现其整体风貌。王倩利用在长期的工作中积累和掌握了文物复制和上彩做旧的技艺,并将自己几十年心血收集的各时代音乐舞蹈陶俑图片资料汇集一起,自掏腰包,带着自己一众弟子,于2015年开启了乐舞俑的复制工作。但由于工程浩大,资金短缺与复制力量严重不足,致使工程不得不停止。直到2017年,有着同样文化责任心的西安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石村,伸出援助之手,不仅自掏资金,还将自己的十多名雕塑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以及部分青年教师聚集起来,与王倩的弟子女儿等专家,组成了一个实力强大的陶俑复制团队。石村、王倩合作,共同主持,继续并完成了中国古代音乐舞蹈陶俑的复制工程,并在西安美术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入选国家艺术基金项目。
陶俑复制是一个复杂的系列工程,任务十分艰巨,项目组成员在石村、王倩两位专家的主持和带领指导下,共同努力,历时数年,终于使这2000多年历史中的100余件套、350余人物、巨大阵容的中国古代乐舞陶俑精华复制品整体呈现在了人们面前,展示了一个时代曾经的盛世华章,再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灿烂辉煌,展览场面气势宏伟,蔚为壮观。
本次展览由西安美术学院主办、郑州大学美术学院协办,将持续至5月13日,感兴趣的读者可免费前去观看。(王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