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纺织女工老照片

  今天我们“洋装”在身,沐浴都市春风,可有多少年轻人知道过去的棉布是怎样织出来的?在大河报和河南省档案馆联合发起的“新中国记忆·兰台寻宝”活动中,济源市档案馆给我们推荐了一组1949年冬季济源农村互助纺棉的老照片。

  1949年秋季,济源普遍粮食欠收,为了带领人民群众共度灾荒,当时政府组织了农业生产自救活动。

  政府提出贷棉花组织收购土布,即让互助群众在供销合作社贷出棉花,织成布后合作社再行收购。

  政府根据自愿等价两利原则,组织各种形式的互助变工,第一种是以家庭为单位的,户与户的互助变工;第二种是妇女单独组织的互助变工;第三种是农业手工业变工的方法,即缺乏男劳力的妇女和缺乏女劳力的男子互助变工。

  济源市档案馆副馆长孙中红介绍,这些办法扩大了纺织户数,提高了群众的积极性,使广大人民群众度过了灾荒年。现在,农村手工纺织已基本不存在。但这种手工纺织的传统文化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再回首这些老照片,让人有一种“一丝一缕当见来之不易,忆古看今方知身在福中”的满足。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郭兵

2020年03月31日12:57 来源:大河客户端 责任编辑:林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