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市睢阳区叶庄村
商丘市睢阳区叶庄村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郭兵文网友供图
核心提示|成长过程中,你跟很多人、很多景物合过影,照片定格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5月29日,“老照片里的河南”晒了一群河南“超龄儿童”的童年照,戳中无数网友。今天,童年回忆杀第二篇来袭,这几组以“坚守和变迁”为主题的对比照,带你重回童年的老屋,感受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的巨大变迁。
1
1980~2016:郑州四兄弟36年后又同框
>>郑州二七区侯寨乡三李社区
这组照片分别拍摄于1980年夏和2016年冬,郑州二七区侯寨乡小湾村的胡姓四兄弟,从左至右分别为12岁、10岁、4岁和2岁,老大、老二、老三是亲兄弟,老四是三兄弟叔叔家的弟弟。照片的拍摄者是三兄弟的父亲胡先生。
长大后,四兄弟都有了自己的事业和家庭,老大和老三在郑东新区有自己的生意,老二在苏州工作,而老四留在了老家。2016年春节期间,四兄弟好不容易凑齐,胡先生拎着相机召集他们又拍了次合影,还是同样的位置、同样的座次,连表情都跟当年同款。只不过背后那座曾经气派的瓦房早已经废弃不住,院子里满是杂乱的枯树枝,当年端着碗吃饭的爷爷也已经作古。这时候,大哥已经48岁,最小的老四也年近不惑。36年后的再度同框让人感慨:时间都在这儿了。
胡先生说,大河报举办的老照片活动很有意义,“‘老照片里的河南’报道每一期我都收藏了,这些文图记载了河南的点滴变化”。
2
从土坯到楼房,商丘一家祖孙住宅的变迁
>>商丘市睢阳区叶庄村
这两张照片拍摄于2009年2月,拍摄地点在商丘市睢阳区叶庄村。照片作者张新根说,在豫东农村,这种情况很普遍,三代人同住在一个村子里,但是劳作内容和居住环境各不相同。这组叶氏一家的照片就是最典型的代表。
叶氏一家三代都生活在村子里,第一张照片中的老太太肖氏当时已过八旬,文盲,一生务农。
父辈叶齐运当时年近六旬,高中毕业,是村子里的乡村医生,闲暇时打理田地。父辈居住的房子已经变成砖瓦房。
到了孙辈,农村盖起一栋栋小洋楼,农民生活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已经走上了现代化。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流动人口猛增,农村年轻一代都外出打工,这些外出务工人群成了城乡交流的桥梁,农村小孩穿衣打扮和玩具跟城市小孩接近。
3
哥俩的美好生活
>>1983~2018:收录机和汽车见证了日子越来越红火
这两张照片分别拍摄于1983年和2018年,拍摄地点:巩义市站街镇集沟村。
1983年,改革开放后,生活条件改善了,家里买了第一台收录机,这台收音和录音一体的机器,是当时家里最值钱的电器。哥俩高兴得不得了,拎着收录机一起合了影。当时哥哥25岁,弟弟20岁。
2018年,家里添置了第一辆汽车,哥俩又站在车前合了影。从收录机到汽车,哥俩的两张合影见证了家里生活的蒸蒸日上。
岁月有着不动声色的力量,六一儿童节到了,你童年的第一张照片是什么时候拍的?穿越N年之后,又是谁在陪你一起拍照?欢迎分享能记录你童年变迁的照片,大河报与河南省档案局(馆)联手举办的“档案见证改革开放,寻找老照片里的河南”活动还在继续,活动继续征集拍摄于1978年至2018年间,反映河南风土人情的照片,我们不仅准备了3万元奖品,还将挑选优秀照片举办摄影展。
您有两种方式参加活动:
1.扫描活动二维码上传照片
2.如果您有多张照片上传,请发送到邮箱:1059978344@qq.com
如果有任何问题请咨询大河报热线电话:0371-96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