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中原文化 品味老家河南

  10月4日,小朋友们在“黄河情祖国颂”2020年郑州非遗大集市观看非遗作品展演。河南日报记者王铮摄

  10月6日,孟津县朝阳镇魏家坡古村落乡村游景区,游客们感受河洛风韵,体验历史传承。郑占波摄

  10月3日,市民在河南博物院主展馆内参观。河南日报记者王铮摄

  编者按

  “伸手一摸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踩是秦砖汉瓦。”中原大地文脉昌盛,这里有古琴演奏的优美旋律,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窑变传奇;有“三苏文化”的千古魅力……假期各种文化活动大放异彩,让喧闹长假在文化传承中充满诗情画意。

  “宋韵”开封别样风情

  □本报记者龚砚庆实习生钱程

  这个长假,透着浓浓“宋韵”的开封城,着实有些惊艳:游客爆棚,清明上河园里一度无处下脚;热情高涨,“包公”差点没挤出开封府大门赶上表演;黄河岸边,独特的悬河奇观让黄河观景台、林公堤、东坝头等处人流涌动;西姜寨村,2020“中国农民丰收节”河南主会场——爱思嘉农业嘉年华主题展馆里,孩子们睁大了好奇的眼睛……

  宋文化、黄河文化、大运河文化、红色文化、农业文明、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及夜市文化等交相辉映,让有着“八朝古都、黄河明珠”美誉的开封在假期里别具风情。

  “来开封游玩,就是来品文化,要的就是这丰富多彩的文化味儿。”来自河北承德的游客孙晓理说,开封的历史文化太厚重了,其北宋文化、悬河奇观、城摞城展示等都独一无二,看完收获颇多,“开了十几个小时的车,值!”

  游客说好,才是真的好。由此也证明,开封近几年在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文旅融合纵深发展上下的功夫没白费,由此也更加证明:旅游业发展的最终指向是文化!

  10月2日晚,在开封城墙景区、中州琴社“坐见西风—中州琴社·庚子中秋雅集”活动现场,古琴大师正在专注演奏。钱程摄

  上个世纪30年代中期,古琴家邓峡峰和徐元白等人,在当时河南省会开封,组织成立了“中州琴社”,这是国内最早成立的琴社之一。上世纪60年代,随着老人个个逝去,中州派琴学成为绝响。2008年,开封一批古琴爱好者复立了“中州琴社”。

  10月2日晚8时20分许,开封大梁门城楼之上,香烟袅袅,古琴悠扬,香味琴韵顺着古马道和老城墙渐渐传远。秋雨之夜,城墙、马道、城楼、古琴、中秋、凉雨,怎样一幅雅致图景!

  由开封城墙景区、中州琴社举办的这一“坐见西风——中州琴社·庚子中秋雅集”活动,让喧闹长假在文化传承中又多了一份诗意与灵动。

  文化大戏满鹰城

  本报讯(记者张建新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王冰珂)10月6日,“中国最美汝瓷文化旅游名县”宝丰热度不减,吸引了不少省内外游客。清凉寺汝官窑遗址展示馆内,陶瓷爱好者们认真品味汝瓷文化;清凉寺宣和汝瓷的车间里,几台拉坯机嗡嗡作响,游客带着孩子正体验汝瓷制作工艺。

  游客参观清凉寺汝窑博物馆。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王冰珂摄

  宝丰是中国汝瓷之都,全县共有汝瓷烧制企业和研究机构119家。该县依托资源优势发展新型旅游产业,不断提升竞争力和影响力。假期以来,汝官窑遗址展示馆游客络绎不绝,宣和汝瓷的产品销售收入可观。

  据介绍,平顶山文化资源丰富,现有不可移动文物5273处,其中“国保”单位31处,均居全省前列;国家级传统村落26处、省级传统村落105处,居全省第一,为文旅发展提供了多个突破点。

  近年来,平顶山市以全域旅游为主导,借助汝瓷、曲艺、根亲、古村落等文化资源禀赋,坚持强点、优线、扩面相结合,多业态发展,提供优质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不断打造近悦远来的文旅名城。

  假期里,在鲁山县墨子文化旅游区首届“金秋传奇”文化节上,墨子文化唱大戏、《墨子智斗公输班》等节目轮番上演,不仅丰富了旅游产品、创新了旅游业态,也传承和弘扬了墨子文化,有力地支撑了其旅游兴县、文化强县战略。

  你有墨子古街,我有三苏园。日前,郏县三苏园内上演了首届三苏文化诗词大会。经典歌曲《定风波》《但愿人长久》、深情诵读《水调歌头过河南郏县三苏墓》《丰收郏县畅想曲》、知青故事纪录片《我们回郏了》《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等节目精彩不断,让“三苏”文化和知青文化深入观众内心。

  此外,平顶山还有“中国现存唯一明代五品县衙”叶县县衙、“中原第一红石古寨”郏县临沣寨、“中原四大名刹”之一汝州风穴寺……“双节”期间细细品游,满满都是文化味儿。

  窑火凝珍展钧瓷之美

  本报讯(记者董学彦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王烜)瓷胎入窑时,还是泥土本色;当炉火燃尽,已是满窑珠玉……国庆假期,有着“钧都”美誉的禹州市神垕镇“复原”宋代开窑仪式,让游客现场领略宋代钧瓷匠人开窑的全过程、见证钧瓷“出窑万彩”的奇妙时刻。

  钧瓷出窑现场。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王煊摄

  “开窑喽!”10月6日,在神垕镇锦丰源钧窑的钧瓷开窑仪式现场,随着督窑官一声高喊,窑门被缓缓打开,身穿宋代服装的窑工把一件件带着余温的钧瓷从窑炉里取出,小心翼翼地放在案台上。此时,五彩缤纷的钧瓷釉色,构成一幅幅神奇的图画,如寒鸦归林、像高山云雾、似夕阳残照。来自钧瓷界的专家围在案台前,观器型、品釉色,对每一件钧瓷作品仔细端详、评头论足。

  “钧瓷的窑变是人为无法控制的,即使两个制作过程一模一样的瓷坯,出窑时也会是两个色彩不同的作品。”锦丰源钧窑掌门人、河南省陶瓷艺术大师崔松伟介绍,“从选料到烧成产品,钧瓷生产有72道工序,若是哪道工序稍有不慎,即使微小的差错也会造成前功尽弃。”

  经过崔松伟等钧艺大师评定:全窑烧制作品116件,共选出65件成品、8件精品。剩下的作品,在不断飞溅的瓷屑和清脆的碎裂声中,全部变成了碎片。“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流釉、变形等瑕疵,全部砸掉是为了‘保钧品、铸钧魂’,钧瓷的珍贵是‘砸’出来的。”崔松伟说。

  “能够领略钧瓷的‘窑变’神韵,感到很新奇;看到去次存珍的‘砸瓷’之举,感到很震撼!”来自上海的游客袁朝辉说,“过去只知道河南的钧瓷好,现在才知道它为什么这么好。”

  “这是泥与火的完美融合。”来自郑州的游客张志伟说,“钧瓷烧成后,会有‘开片’的美妙声音,比其他任何一种音乐都好听。”

  钧瓷是宋代五大名瓷之一。神垕镇是钧瓷文化的发祥地,位于禹州市西南30公里处。国庆长假,当地举行了“钧窑开窑体验游”“小窑匠游神垕”等多项文化旅游活动,神垕老街等景区人气爆棚,日均接待游客近2万人次。

2020年10月07日08:26 来源:大河网 责任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