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读|为什么现在河南农村结婚还会放《朝阳沟》?

  大河网记者 莫韶华

  一天晚上,记者正在写一篇有关豫剧的稿件,刚打开一张艺术家王善朴的剧照,身后的母亲忽然说:“这不是拴保嘛!”

  又打开一张柳兰芳的剧照,母亲说:“这不是银环嘛!”一口地道的河南话亲切得仿佛见到了年轻时的战友。

  母亲说:“俺们这代人谁不知道《朝阳沟》啊! ‘走一道岭来翻一架山’就是那时的流行歌曲啊!银环那格子衬衣两条大粗辫子可是俺们年轻时最时髦的装扮。”

  一部戏,从1958年首次搬上荧幕至今依然历久不衰,屡唱弥新,魅力何在?有一位非常关键的人物就是被称为《朝阳沟》之父的杨兰春。

  9月17日,在纪念杨兰春诞辰100周年暨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第32届年会上,河南豫剧院三团团长贾文龙感慨道:“直到现在,农村结婚还会放《朝阳沟》。杨兰春先生一生为人民创作了诸多经典现代戏作品,其作品都饱含着对人民、对党、对祖国、对新生活的挚爱深情,他是人民的艺术家,是人民的杨兰春。”

  杨兰春是谁?

  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提起《朝阳沟》不可能不知道,但是对杨兰春可能知之者甚少。

  杨兰春出生于晋、冀、豫交界的太行山腹地,在民间戏班接受启蒙,在农民群众和革命队伍中成长,在豫剧创作和导演舞台上成功。

  他曾任河南省歌剧团副团长、省豫剧三团团长。他的一生,编导了100多个剧目,包括人们熟悉的《小二黑结婚》《朝阳沟》《冬去春来》《李双双》《刘胡兰》等。其中《朝阳沟》成为家喻户晓、人人传唱的豫剧现代戏经典,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1964年,老一辈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观看了《朝阳沟》演出并亲切接见了全体演员。该剧后被拍摄成电影,灌制成唱片,至今长唱不衰。

  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廖奔在《杨兰春传》的序言里这样说:他的名字与豫剧的发展、与豫剧的变革求新、与豫剧成功创演现代戏连在了一起。他的善于编戏、擅长写唱词,得力于武安落子等民间文艺的营养,更得力于他观察生活、概括生活,艺术地表现生活的天才能力。杨兰春把豫剧现代戏的发展推向了成熟,没有杨兰春就没有河南省豫剧三团,而没有河南省豫剧三团,中国的现代戏发展就失去一个强劲动力,面貌也不完整。

  为什么讲述城市姑娘银环和农村小伙拴保参与当年新农村的火热建设的《朝阳沟》经久不衰呢?

  《朝阳沟》所反映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知识青年下乡的政策也已经改变了,但《朝阳沟》为什么还为群众所喜欢呢?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顾问、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原所长王安奎认为,就在于它表现了新时代人们热爱农村的感情,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人和人之间那种淳朴的、深厚的亲情。

  此外,《朝阳沟》的语言是从群众的火热的生活中来的,又借鉴了传统的表现手法,清新活泼又充满诗意。

  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吴亚明指出:纵观杨兰春的艺术创作过程可以发现,他在创作《朝阳沟》时深入曹村,和村民们坐在炕上拉家常,舞台上在继承戏曲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创新,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因此也才有了一群个性鲜明的舞台人物形象。在此之后的剧目创作和生产中,杨兰春的艺术观念始终贯穿其中。

  概括说来,杨兰春留给三团的精神遗产可以归纳为十六个字,那就是:深入生活,真切体验,讴歌人民,传承创新。杨兰春的创作实践和精神遗产一直影响着三团的剧目演出风格,剧目也深深打上了杨兰春的烙印。

  杨兰春的戏为什么能深入人心,广为流传?

  王安葵回忆起往事历历在目。

  杨兰春是真正从群众中来的戏剧家,在武安落子剧团学过传统戏,在部队,拿起两块瓦片就能说快板。在解放战争年代,他到老百姓家里定住处、买粮食,他最能理解老百姓的思想感情。在排演《朝阳沟》之前,豫剧三团曾排演了杨兰春编导的《小二黑结婚》《刘胡兰》等作品,杨兰春都带领演员到山西、河南等地深入生活,所以整个创作团队都有生活基础。

  河南豫剧院院长李树建评价杨兰春是豫剧院三团的开创者之一,没有他,三团不会有今天的辉煌。杨兰春导演的《朝阳沟》《小二黑结婚》《刘胡兰》等一大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现代戏经典剧目,是历史发展的留影,更是人民群众积极向上的生活赞歌。

  在艺术创作上,他给我们提供了不少宝贵的可鉴之处,对于提高戏曲现代戏的形式美与内涵美,对于提高戏曲现代戏的审美价值和进一步发展中国戏曲现代戏,乃至建设河南文化强省,均有着可贵的经验与可探索的知识。

  俗话说“戏捧人,人捧戏”,因为杨兰春和《朝阳沟》,豫剧院三团造就了高洁、马琳、王善朴、魏云、柳兰芳等众多闻名全国的好演员,造就了以王基笑等为代表的三团戏曲音乐,形成了一个豫剧现代戏的高峰。

  “走一道岭来翻一架山”为何能成“流行歌曲”?

  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会长季国平认为《朝阳沟》的成功是多方面的。它是杨兰春长期生活积累的结果,创作灵感来源于生活和时代。特别是与他1945年在登封大冶镇曹村一带的生活经历有直接关系。此外,写戏从写人物出发。“动笔写戏,就是写人,刻画出有性格、有灵魂的活生生的人。”

  杨兰春写人先写唱词,用唱词来表现不同人物的真实感情,这是他的写戏习惯,更是他的拿手绝活和经验之谈。

  杨兰春写舞台人物要说的话,重视剧中人物语言的创作,“讨厌那种标语口号式的语言”。

  另一方面,演员的表演有真情实感。戏曲表现现代生活,在表演上需要寻求突破传统戏的旧程式,去创造表现现代人生活的新程式和新风范。

2020年09月18日17:35 来源:大河网 责任编辑:林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