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 近日,在南召县皇后乡分水岭村大庄柞木香菇基地,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大片香菇种植大棚,纵横交错,一字排开,仿佛置身“世外桃源”。“在这儿种植的都是袋料香菇,主要原料是本地的柞木木屑,总共有20多户60多万袋,一年效益800万元。”皇后乡分水岭村村民李文星介绍说。
穿行在香菇种植基地的小路上,到处可见忙着采摘香菇的工人,正在分拣和烘烤香菇的村民,他们脸上流露着丰收的喜悦。顺便走进一座香菇大棚内,一檩檩香菇架整齐竖列着,上面均匀地码放着香菇菌袋,菌棒上冒出一个个胖墩墩、圆肚肚、厚实实的香菇伞,伞盖上裂开着或深或浅的花纹,俗称“花菇”,更是群众口中的“致富伞”。种植户李文星说:“我们去年种植柞木袋料香菇4万袋,第一茬菇从10月中旬出菇,到现在已接近尾声,由于品种好,管理到位,加上天气晴好,花菇率高,价格也适中,已经卖了30多万元。”
说起香菇种植产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策的扶持。“政府非常支持,依托项目扶持资金给我们建成了种植大棚,县、乡免费提供技术培训,村委会给我们提供了种植场地,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从进料、制棒、蒸袋、点种、上架、注水、翻袋、摘菇等方面给予全方位保驾护航,种植户可以放心大胆发展。”李文星说,大伙儿种植产出的柞木香菇产品,可自己选择卖鲜菇或干菇,每天都有湖北、山东及省内西峡、鲁山等地的收购商蹲点上门订购收购,现摘现卖、随干随卖,完全不用担心销售。
据了解,南召县是“中国柞蚕之乡”,皇后乡拥有10万亩柞木资源,发展柞木香菇种植有着得天独厚的丰富资源优势。近年来,南召县皇后乡以建设“中原生态大乡”为目标,着力培育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充分利用遍布乡村的柞坡资源发展柞木香菇,采取“基地+合作社+农户+专业队”发展模式,采用柞蚕养殖轮伐修剪和森林抚育采伐(透光伐、除伐、疏伐和生长伐)下来的树枝作为袋料香菇主要原料,通过政府引导、项目支持、大户示范、基地集聚、产销联动,使香菇棚里种出了“致富伞”,“小香菇”催生出“大产业”,带动一大批山区群众“靠山吃山”走上稳定致富路。目前,该乡柞木袋料香菇种植专业村达5个,发展规模达500余万袋,年产值5000多万元。(薛小磊 李祖全/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