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政工作人员清理钓鱼者留下的垃圾
尖岗水库
大河网·大河报记者吕高见文图
一艘小船,几名水政工作人员,穿着救生衣,带着垃圾袋、长杆网兜,便开始了一天的水上巡查工作。
尖岗水库为郑州市一级饮用水备用水源地,平时巡查水库可不是一件简的事,见到钓鱼、野泳者全靠吼,有时可能会发生纠纷,甚至危险。12月9日,本报记者跟随郑州市尖岗水库管理处工作人员一起巡水库,记录他们鲜为人知的日常生活。
体验巡查发现野泳者只能劝离
尖岗水库位于淮河流域贾鲁河干流上游的郑州市二七区侯寨乡尖岗村,总库容6820万立方米,它不仅发挥着重要的防洪作用,而且还肩负着城市供水。
12月9日上午10点多,记者和尖岗水库水政监察科科长郭邢燕一起,登上了巡查水库的船只。
尖岗水库周围没有封闭,沿线有无数条路可以进入。巡查途中,水库两岸虽然竖立有多块“禁止钓鱼”等蓝色提示牌,但时常能看到野钓者,有的三五成群,有的坐在小凳子上,旁边放着鱼桶,四五米的鱼竿伸到水中,悠闲地在钓鱼。
“保护水源地禁止钓鱼,赶紧走,再不离开收鱼竿了。”见有钓鱼者,水政工作人员就会用扩音喇叭高喊,记者发现,大多数野钓者会识趣地收起渔具,转身离开。不过,也有个别不听劝阻的,任凭怎么喊话都无动于衷,还会投来挑衅的目光。“只是钓会儿鱼,又不犯啥法。”
每到这时,巡逻的船只都会尽可能靠岸,进行驱离。
尴尬新的保护条例尚未出台
从尖岗水库管理处附近出发,乘船沿着水库一直巡查到侯寨老桥,约3公里的水面,两岸沿线却分布有10多个钓鱼人员。他们留下的垃圾也很多,污染严重,塑料袋、吃的食品包装等,大多都不会自觉带走。在一处钓鱼者遭驱离后,现场留下不少垃圾,几名水政工作人员把船只靠岸后,拎着垃圾袋弯腰捡拾干净,随后再带到船上运走。除了两岸有大量野钓者,还有不少野泳者。见到有巡逻船过来,一些野泳爱好者纷纷上岸,晾晒衣物,有的穿着泳裤,有的甚至在裸泳。
现场水政工作人员表示,尴尬的是,很多市民都无视“禁止钓鱼下水游泳”等提示牌,仍然我行我素。《郑州市城市饮用水源保护和污染防治条例》已于2020年8月5日废止,现在水源地管理缺乏法律依据,如果再去处罚已经不是执法主体。对此,不执法的话,不作为;执法又无依据,存在困难。只能进行劝阻,不能强制执行。
这样根本没有任何效果,等他们走后,钓鱼的和野泳者又重新返回来,和他们“躲猫猫”,屡禁不止。“总不能24小时在这里看着吧,且点多线长,造成很大难度。”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共出动执法人员2000余次,执法车辆10余次,共劝离游泳、钓鱼人员逾万人次。
打捞“7·20”后清理40多车垃圾
尖岗水库管理处副主任赵新年介绍,尖岗水库分为一级水源保护区和二级水源保护区,一级水源保护区以大坝为起点向南至侯寨老桥和全垌大桥,面积共6.05平方公里,二级保护区面积为21.39平方公里,他们不仅要对岸上的陆域进行巡逻,更要加强水面巡逻。
岸上,每周要进行一次全方位巡查,40公里左右,周围村庄、沟道垃圾比较多,主要查看有无可能污染水质的污染源等,水库水面巡查时,发现垃圾后及时清理和打捞。
不仅如此,今年“7·20”暴雨过后,大量的垃圾从四面八方涌入尖岗水库,他们及时增派人员进行不间断清理,确保水源的安全。
“一车20多方,拉了40多车。”管理处负责清运工作的相关负责人说,水中作业不像岸上好清理,时常还会存在危险。“现在水位下降了,一旦上涨,岸边还会有垃圾浮上来,给我们工作带来挑战。”
郭邢燕告诉记者,尖岗水库深处可达20多米,夏天水政工作人员每天巡查两次,上午和下午各一次,冬天一般每周三次左右,还要防未成年人游泳溺水。
呼吁能否把周围全部封闭起来
据水政部门工作人员介绍,一级水源保护地是禁止野钓和野泳的,水源地重要,一定要加强保护。呼吁市民自觉起来,不要到尖岗水库钓鱼和野泳,污染水源地不说,还存在安全隐患,甚至危及生命。前几年溺水人员比较多,这几年随着管理的加强,各级政府也在逐渐加大力度,少了很多事故。
2021年度,已完成调水任务2424.8万立方米,占比60.6%,其中从南水北调干渠调入水库1344.2万立方米,水库向新密供水1080.6万立方米。
此外,水库库区未进行确权定界,土地仍归当地群众,对库区管理造成很大困难。由于库区范围大仅一级保护区就有6.05平方公里,进入库区道路众多,很难阻止闲杂人员进入库区。
走访中,也有市民建议,为了杜绝野泳者进入水库,能否把水库周围封闭起来。
那么,如何保证尖岗水库水质安全?
对此,赵新年表示,关于水质安全检测,中央环保部门每月都会委托第三方对水质进行检测。还设置有自动检测站,随时对水质数据实时检测。省市主管部门都专门委托有第三方检测机构,每月都有抽样、检测。“结果基本上还不错,是比较放心的。”
- 版权声明报业集团网站简介广告服务人才招聘联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