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命名应规范



一个路口竖立了两个路牌。韩春光摄


南二环、石淙路,两个路牌并存。韩春光摄

  大河网讯 河南日报记者韩春光本报通讯员欧阳文权

  “在我们登封市,有一条路既叫南环路,又叫颍河路;有一条路既叫南一环路,又叫颍上路;有一条路既叫南二环路,又叫石淙路。甚至在西城区、中城区,各有一条滨河路。”近日,登封市多位市民向本报反映该市道路命名存在不规范的情况。

  一条道路两个名儿

  11月上旬,记者前往登封走访。驱车经郑少高速从登封西出口下,沿登封大道向北行四五百米到达一个丁字路口。记者看到写有颍河路的路牌,与附近加油站工作人员交流得知,从此丁字路口向东,直到东城区,是登封市民常说的南环路,手机导航显示的是颍河路。大概2016年前,这条路承担着环城路、市区道路的双重作用,过境大货车与公交车、农用车、电动车均可从此经过。目前过境大货车已改行园艺场附近郑登快速通道。至于叫了多年的南环路何时更名颍河路,没有人记得太清楚。

  从这个丁字路口沿颍河路向东约200米,到达颍河路与常青路交叉口。在这里,记者看到这条南北向的道路两侧有两个路牌,一个是常青路,一个是常青街。

  从颍河路与常青路交叉口继续向东约200米,到达颍河路与学前路交叉口。记者看到这条同样是南北向的路两侧同样有两个路牌,一个是学前路,一个是启秀街。一位路过市民说,真是纳闷,这条并不长的道路,咋有俩路名呢?

  沿学前路向南约200米,在登封文化城、体育公园中间,记者看到一条东西向的道路。这条路的多个路口分别竖立了两个路牌,一个是南一环路,一个是颍上路。从这里向东,此路与少室路、通达路、嵩阳路、嵩山路的交叉口,直到东端的菜园路交叉口,均能看到两个不同名字的路牌同时存在。

  从南一环路与学前路交叉口继续向南约200米,进入南二环。在南二环与学前路交叉口,记者看到,南二环同样是条东西向道路,西端通向登封大道的路段仍在修建中,围挡尚未拆除。西起学前路交叉口,东到书院河路,各路口同样是南二环、石淙路两个路牌并存。

  说不清的路名儿

  在南二环东端的书院河路附近,根据市民的指引,记者找到了邻近市区南郊的书院河路小学。

  从书院河路小学沿河西侧道路一路向北走。遇到的市民说,中岳大街桥头以北、书院河两侧的道路均为滨河路,以南均为书院河路;许多市民说,滨河路、书院河路是一回事,只是叫法不同而已;又有许多市民说,书院河东侧为滨河路,西侧为书院河路。

  向北行至中岳大街桥头附近,看到书院河东侧的滨河路小学。几位市民说,滨河路小学与市区北边的嵩阳书院二三里之距,临近市区南郊的书院河路小学与嵩阳书院六七里之距,与人们对书院河路小学就在嵩阳书院附近的判断大相径庭。

  且一路走来,记者在实地调查中看到,在书院河东侧的多个路口均竖立有滨河路的路牌,在书院河西侧的多个路口均竖立有书院河路的路牌。

  之所以出现迷惑,附近市民说,主要是由于书院河是因市区北边嵩山脚下的嵩阳书院而得名,滨河路、书院河路的命名都与书院河相关联,以致出现不少市民搞不清楚滨河路、书院河路的具体位置和走向,与嵩阳书院的来历关系。

  继续向北行至大禹路桥头。附近的一位市民说:“大禹路之前叫北环路,现在许多人还沿用这个叫法。印象中西城区也有条滨河路,顺着大禹路向西,沿去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的方向走就能看到。”

  沿大禹路向西,过登封大道进入西城区,行至塔沟武校南门,看到显示有滨河路的路牌。根据路牌指引,通过碧溪路口,记者找到了马庄桥西六七百米的滨河路。这条滨河路南起少林办祖家庄附近少林大道,北至西十里村附近去少林寺方向207国道,长六七里。可能是这条路完工时间不长,路上的路牌还未安装。

  市民建议命名应规范

  有关专家认为,路名由专名和通名两部分组成,专名应健康简洁,符合汉语使用习惯;通名反映所指称道路功能类别属性。之所以一些道路命名不规范,主要是有关部门对道路命名缺乏前瞻性,往往是在拉大城市框架时,对正在规划或刚刚新建的道路临时起个名字而已。

  许多市民认为,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区规模不断扩大,需命名的新路确实越来越多。但是如果一个城市的道路命名不规范,不仅会让前来的外地人不知所措,而且也给长期工作生活在此的当地居民带来极大不便。因此,在道路命名时,应对道路特征和路网关系给予综合科学考虑,不仅要考虑道路所在区域历史文化信息、文化地理坐标,还要考虑道路所在行政区域及相邻自然地理实体特征,与已有道路命名相适配,突出指向指位功能。

  在当地文旅部门工作的一位市民说,无论对于外地游客还是本地居民,道路都是探索城市内涵的线索和依据,规划、命名、变更应该严肃。尤其是在手机地图导航使用日益普及的当下,路名在定位打卡、网络搜索等方面,甚至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价值越来越重要。路名是城市名片,甚至是一个故事、一种文化、一段历史的见证。登封文化底蕴深厚,名胜古迹众多,每年有大量游客来旅游。道路命名应体现本地文化历史特色,与文化旅游名城地位相称。

  给道路命名,就像给孩子起名,应多方考虑,慎之又慎。按照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及《河南省地名管理办法》,以“尊重历史、照顾习惯、彰显文化、突出特点、含义健康、名副其实、好找易记”为原则,通过深度挖掘自然景观、名胜古迹、名人名士、历史典故等,建立科学规范的命名管理体系,根据城市规划和各区域发展定位,将意义重大、容易记忆、辨识度高的道路名称分门别类纳入各自应有的位置区域,做到区位明确、文史彰显、规范有序,实现命名与规划、建设同步,改变先建实体后起标准名的被动局面。


2021年11月26日08:48 来源:大河网 责任编辑:林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