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丨菜比肉贵,超市经营者却说不赚钱

  大河网·大河报记者 李思远 受极端灾害天气影响,最近一段时期,蔬菜价格普遍上涨,甚至出现了菠菜10多元一斤的罕见景象,让人直呼“菜比肉贵”。

  11月12日,记者在许昌走访了解到,尽管蔬菜价格上涨,但有超市经营者称,卖菜不赚钱,甚至是在赔本赚吆喝。

  种植户受损,销售者微利,消费者买高价菜,那么到底谁赚了?尽管蔬菜价格已开始回落,但蔬菜产销的结构性问题,仍是影响未来价格的不稳定因素。

  一袋豆角和芹菜,花了30块

  临近中午,许昌市建安区灵井乡史堂村的岳现成在厨房里做饭。他把豆角从包装袋里掏出来,择菜、清洗、切段。包装袋上贴着超市的价签,显示每公斤9.96元,这一大把豆角花了他8.41元。

  “这价钱让我想起了新疆的菜价。”岳现成说,他常年在新疆做生意,新疆的蔬菜尤其是叶菜比较贵,他早已习惯。但是没想到回了许昌,蔬菜也这么贵。

  说话间,岳现成起锅加油,肉片下锅。锅不小、肉不少,翻炒间,香气四溢。随后放入豆角,又把拾掇好的芹菜下锅。

  菜价上涨,肉价便宜,做饭时肉与菜几乎对半放

  “早上去超市买的豆角、芹菜,就这么点儿,不起眼,花了30块钱。”岳现成说,菜价涨了,但是不能不吃。

  岳现成又翻出大葱的价签看了一眼,“哎呦,也是9.96元一公斤,买的时候都没注意。”

  超市赔本卖菜赚吆喝

  不是没有便宜的大葱。灵井镇世贸广场门前停着一辆货车,一张黄底红字的售价单格外醒目:大葱1.98元/斤。这家超市趁着“双11”搞活动,满车的大葱来不及拉进超市,直接在门口销售。人群排成几十米长队。抢到便宜大葱的人挤出人群,怀抱大葱,面带笑容。

  超市用便宜大葱吸引人气

  顾客成群,这家超市的负责人翟永胜却说:“卖葱是在赔本赚吆喝。”这些大葱从外地运过来后,每斤成本已经超过2元,低于成本价销售是为了吸引人气,给超市拉客流。

  岳现成购买的大葱,销售时已经剥掉外皮、去掉根部,葱绿很短。翟永胜超市热卖的大葱没有处理过,根部还带着泥,他说:“原本就亏钱,泥再甩掉,成本就更高了。”

  蔬菜运输销售的每个环节都有一定损耗。在翟永胜的超市,损耗率大约在15%-20%,这些都是超市经营中需要付出的成本。翟永胜说:“开超市不能不卖菜,但是不能盯着卖菜的利润。”

  雨灾又雪灾,蔬菜基地很受伤

  对于近期蔬菜价格上涨的原因,据翟永胜掌握的情况,许昌本地蔬菜产量不大,需要大量从其他产区采购,但今年蔬菜产地接连遭受灾害天气。

  先是夏季雨灾。很多地方的蔬菜种植基地受灾,比如许昌临近的扶沟县,以及蔬菜生产大省山东,很多大棚被淹。

  后是雪灾。东北产的大棚辣椒、茄子,原本该上市了,但是最近一段时间东北下大雪,大棚被压塌。大棚没塌的,因为大雪封路,也运不出来。

  辣椒价格高,每斤6.8元

  翟永胜补充说,在蔬菜种植环节,这几年化肥、人工成本上涨,也导致了菜价上涨。但在蔬菜运输环节,免收高速公路通行费的政策,确实起到了稳定菜价的作用。

  超市自建大棚,降低蔬菜成本

  为了稳定菜价和把控品质,翟永胜的超市从3年前开始介入蔬菜产销的上游环节,自建蔬菜大棚,直供超市货架。

  超市自建蔬菜大棚,黄瓜直通超市货架

  距超市约3公里,有一处160亩的种植基地,建有30座大棚。目前,超市里约1/3的蔬菜是自产,仍需从外部大量采购。

  翟永胜介绍,在蔬菜品质方面,自建大棚比从外部采购有两个优势。一是能够把控农药的使用,二是能够等待蔬菜自然成熟。

  大棚里,黄瓜尖尖上还缀着花,表皮上微微凸起的小刺晶莹透亮,沾着露水。每天早上6点,工人们拣选成熟的黄瓜摘下,不到8点就能摆上超市的货架。“长熟的蔬菜,有独特的风味。”翟永胜说,这就是人们怀念的“小时候的味道”,也是本地蔬菜的优势。

  超市自产的黄瓜,每斤比同行便宜0.5元

  相比从外地采购蔬菜,自建大棚生产蔬菜,不仅品质好,而且省去了中间的流通环节,成本低约20%。当日,翟永胜超市的黄瓜3.98元一斤,比同行便宜0.5元。

  种菜将成为高门槛行业

  “我认为农产品越便宜,而且价格稳定,才有利于产业的长久发展。”翟永胜举例说,在最近这轮蔬菜涨价中,唯独生姜便宜,当日超市销售价一斤不到0.7元。去年生姜价格贵,今年种植的人很多,结果产量过剩,价格骤降,“一年价很高,一年价很低,小种植户哪经得起这样折腾?”

  超市自建30座蔬菜大棚

  翟永胜明白,规模化是降低农产品成本的途径。但他更关心一个问题:以后谁来种菜?

  “种植蔬菜尤其是叶菜的散户,这些年几乎没有了。”翟永胜说,过去农村各家多少都会种一些菜,不光自己吃,也拿到市场上卖。但是现在农村年轻人不愿意跟土地打交道,还愿意种地的都是老年人。

  在翟永胜的种植基地里,农户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他想知道,再过几年这些老人干不动农活了,种植基地要如何运转?

  规模化基础上的机械化,无疑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当初翟永胜建起30个大棚,投资近500万元,但生产方式仍是传统的人力精耕细作。翟永胜说:“我知道机械化很先进,但是投资门槛太高了,有几个人能干得起来?以后种地会是一个门槛很高的行业。”

2021年11月13日18:31 来源:大河网 责任编辑:林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