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市 学史力行 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南阳市委常委、邓州市委书记金浩(前排右三)带队到重点工业企业走访,现场解决企业面临的难题。

  邓州市市长邓俊峰(中)到该市产业集聚区现场办公。

  电影《突破口》剧照。

  群众在免费开放的百花洲公园里游玩。

  改造后的邓州市房管局家属院焕然一新。

  金秋十月,硕果飘香。

  邓州市百花洲公园内游人如织。百花洲公园大部分园区属于原来的国家AAAA级景区花洲书院。据记载,北宋庆历五年(1045年),范仲淹赴邓州做知州。他到任后,在城东南隅洼地营建了百花洲,并在这里创建花洲书院。其名作《岳阳楼记》正是写于此间。

  今年8月以来,为持续为民办实事、办好事,邓州市委、市政府决定把花洲书院东部百花洲景区、古城墙、春风阁及书院建筑周边的园林绿地,与外围的穰城路花洲游园融为一体,共建百花洲公园,免费对外开放。公园内不但有厚重的古城墙,雅致的洲湖亭榭、假山奇石,更有浓厚的人文历史气息。这里从开园起就成了邓州市民的休闲好去处。周末或闲暇时,携朋引伴畅游或一人漫步此间,亲近自然、放松自我的同时也能近距离触摸历史,感受范文正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

  百花洲公园免费开放,只是该市党史学习教育中为群众办实事的一个缩影。学史力行,在持续开展的“晨走街巷——察民情找问题办实事”、抗击疫情、“万人助万企”等活动中,一件件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的解决,让广大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

  拍摄电影《突破口》

  传承红色基因

  用好红色资源“富矿”,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9月28日,建党100周年献礼片《突破口》在郑州举行首映礼。10月3日晚,《突破口》在CCTV6电影频道播放。社会各界反响强烈。

  9月28日,影片《突破口》在郑州举行首映礼,国家有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八一电影制片厂原厂长王晓棠,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理事长明振江,中宣部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副主任唐科,茅盾文学奖得主、著名作家周大新,原总装备部创作室主任王宸,著名演员刘之冰以及南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富治和邓州市委书记金浩、市长邓俊峰等出席首映式。导演张玉中,主演娜仁花、马诗学等主创人员与观众现场交流。

  为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在南阳市委宣传部和邓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下,中宣部电影频道节目中心、秉德行远影视传媒(北京)有限公司、邓州市远大广电融媒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摄制了革命战争历史影片《突破口》。影片根据真实历史事件和人物改编创作。1948年年初,刘邓大军为挫败国民党军队对大别山的围攻,开辟桐柏解放区,经过7日激战,人民解放军在邓县人民群众的配合下,共歼灭敌军6900余人,解放邓县。邓县战役的胜利是刘邓大军创建桐柏根据地的“奠基礼”,受到了毛泽东代表中共中央亲拟电文“刘(伯承)、邓(小平)、李(达):庆祝你们攻克邓县,歼敌六千余”的贺电表扬。

  该片以我军在解放战争中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的关键历史时期,解放邓县的战役进程为背景,在尊重历史史实的基础上,本着“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原则,用现代电影类型化的影像叙事,讲述我军在人民群众的支援下解放邓县的历史故事。影片故事情节紧张、人物形象生动、战争场面宏大,充分展示了军事战争动作影片的艺术特色和影像魅力。尤其是影片对主题立意“突破口”的艺术诠释,印证了解放邓县不仅是军事战役的突破口,更是民心向背的突破口,是人民群众的自发支援和民心所向的历史选择。

  观影结束后,观众们深受震撼和感动。“电影《突破口》是根据我市真实历史、真实人物创作而成的红色革命历史题材电影。通过电影《突破口》,向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进一步诠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之所以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不仅是抓住了城防及兵力部署薄弱之突破口,更是抓住了民心向背这一突破口。”该市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芳说。该市小杨营镇党委书记丁如意观影后激动地说:“这部影片让我们看到了共产党人的顽强、勇敢和睿智,作为邓州人,更为‘突破口精神’而自豪。这种精神不但是一种创新,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看完电影《突破口》,内心充满了缅怀与崇敬,是进行教育的好教材。我们在缅怀过去的同时,一定要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以史为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该市高集镇中心校校长涂强告诉笔者。

  该市把观看电影《突破口》和党史学习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和在新起点上谋划推进“一抓三突破”工作部署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开展征文活动、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凝聚起建设南阳市副中心城市、丹江口库区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强大正能量。

  “晨走街巷”

  听民声办实事

  “再也不用担心积水问题了,出行也更加方便了,大家心里都美滋滋的!”9月24日,一场大雨之后,邓州市花洲街道小东关社区居民丁泽江开心地告诉笔者,今年雨水比较多,要在往年可就遭了殃。

  丁泽江所在的小区建于1986年,有居民60多户。小区道路年久失修,损坏严重,并且地势较低,下水道不通,雨水多时容易积水,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生活。今年6月中旬,该市领导在“晨走街巷”中发现问题后,立即交办给花洲街道办事处。规划设计,筹措资金,铺设管道,雨污分流,花洲街道办事处对小区道路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

  为深入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今年6月以来,该市开展县处级领导党史学习教育“晨走街巷——察民情找问题办实事”实践活动。全市副处级以上干部分为13个小组,每周至少到分包街道晨走两次,不乘车不扰民,下沉到所分包区域,深入背街小巷。在用脚步“丈量”问题的同时,拉近了和群众的感情,全面了解群众所思所盼,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

  该市人民公园南门距市幼儿园不到300米,以前,早上送学生的车辆和占道摆摊的菜贩一起挤在马路上,混乱不堪。该市领导在“晨走街巷”活动中发现这一问题后,立即下发整改通知,并提出了疏堵结合的指导意见。

  该市城管局深入调研,借鉴外地经验,在路沿石上设立临时便民摊点,每天早上6点至8点限时经营。“美嘞很!这样一来,不堵车了。晨练完了顺便买些新鲜蔬菜,可方便了。”在人民公园附近居住的王桂云老人赞不绝口。

  “垃圾山不见了,小摊贩不堵门了,新修的沥青路走着特别美。”现在,该市湍河二初中学生家长杜小聪接送孩子时,都会忍不住在校门前四处看看。而就在前不久,她还在抱怨学校周边脏乱差。6月11日,该市领导在“晨走街巷”过程中,来到该校门前察看校内外环境,并向师生和周边居民详细了解存在的问题。随即,问题清单交办给了湍河街道办事处。最终,校门前的小商小贩被引导到合理位置摆摊,僵尸车和建筑垃圾也被清运走了。6月30日,学校门前路面重新铺设。笔者看到,校门外的沥青路面光滑平整,新画的停车位、禁停线等交通标识清晰醒目,减速带、防冲撞设施一应俱全。

  截至8月底,按照“权清、路平、水通、灯亮、绿就”目标,该市县处级领导在“晨走街巷”中共发现问题752个。其中,立行立改436个,限期整改284个,专项治理44个。

  为切实保障“晨走街巷”活动成效,该市及时分析查找城市管理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深层次原因,立足长远着眼全局,建章立制规范管理,推动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大提升。

  “我们要有强烈的责任感、紧迫感,运用‘13710’工作制度,对‘晨走街巷’活动实行限时办结,高效闭环抓落实,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南阳市委常委、邓州市委书记金浩说。

  基层服务群众

  用心用情用力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邓州市广大基层干部把学习党史同推动工作有机结合,立足本职岗位为人民服务,在为民纾解难题中强化公仆意识、为民情怀。

  “没想到这么快小区环境就焕然一新,我们的心事总算放下了。”日前,家住该市古城街道小西关社区友谊路的居民王阿姨开心地说。

  此前,王阿姨曾多向社区和街道反映,友谊路年久失修,路面坑坑洼洼,居民出行不便,但相关部门以费用和产权等问题为由,迟迟未能修复。

  古城街道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广泛动员党员干部进社区、入网格,上门听取群众意见,以“共建共享共治”方式,走出了一条“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发展新路子。他们多方筹集资金6万余元,耗时半月,对友谊路进行升级硬化;先后投入资金120余万元,整修辖区大小道路60余条,惠及群众1万余人。

  该市全面推进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着力改善群众居住条件,提升城市品位形象。对该市房管局和二烤厂等家属院进行升级改造,增设路面停车位,完善消防设施,进行园林绿化,安装路灯,建设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改造后的老旧小区既有“面子”,更有“里子”。

  该市党员干部身处服务群众第一线,从党史学习中坚定初心使命、鼓足干劲。针对群众反映的教育、医疗、出行等问题,开展“察民情访民意”专题调研,建立“我为群众办实事”事项台账。该市构林镇党员干部梳理汇总11大项为群众办实事清单,内容涵盖基础设施改善、乡村振兴、人居环境、医疗、民生期盼等方面。并通过“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规范化运用,党员干部带头认领,解决群众关心关切的好事实事。迅速在全镇掀起“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热潮,推动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果不断转化为服务群众的现实举措。争取省学前教育项目资金500万元,建设标准化幼儿园一座,最多可容纳360名幼儿入园;投资500余万元,修建道路1.5公里,打通平安路、沿河路、新华路;对集镇道路进行升级改造,铺设沥青4.5公里,完善了交通标志标线;在袁岗社区北柳枫河修建观光桥梁和拦河坝,形成了200多亩的水面,养鱼增加集体收入26万元。

  该市赵集镇在汛情期间,镇党委、政府班子成员靠前指挥,在黑白洼村南水北调干渠泄洪涵处,协助黑白洼村“两委”成员协调挖掘机2台,20余名群众,及时清淤、整修闸门,加固加高三个堤坝。同时,在下游干渠组织人员清淤、加宽,打通拓宽母猪沟与黄龙渠清淤泄洪。黑白洼村地处低洼,若遇连续暴雨,将成为一片汪洋,历年来就曾遭受四次洪水洗劫。目前,该镇正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对堤坝进行硬化加固拓宽,彻底解决问题,切实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把好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万人助万企”

  当好“金牌店小二”

  该市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帮企业办实事的实际行动。自“万人助万企”活动开展以来,该市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不断完善机制、创新形式,扎实开展活动,全面提升各级执行力和落实力,确保工作落地见实效。

  强化组织保障。该市出台了《中共邓州市委办公室邓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邓州市“万人助万企”活动实施方案》,明确活动内容、组织分工、运行机制以及50名县处级以上干部、282名乡科级干部包联任务。

  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市委书记任总召集人,市长任第一召集人,12名县处级领导为召集人,28个市直单位负责人为成员;从市直相关部门,抽调骨干人员25名,设综合协调组、问题台账组、交办督办组3个内设机构,组建了联席会议办公室;成立16个专项工作组,对包联干部、乡镇市直单位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指导督导服务,“三级组织架构”为活动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严格问题办理。根据“13710”工作制度,该市研究出台了《邓州市“万人助万企”问题收集办理工作流程》等工作制度,严格办理时限,确保问题高质量解决到位。16个专项工作组深入乡镇、产业集聚区等地实地督导,该市联席办对各包联干部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抽查督导。8月份以来,该市联席办深入75家企业,对102个申请办结问题进行了全面“回访”,对其中企业表示不满意的4个问题实行全市通报,重新列入台账,开展重点督办。

  该市建立市委书记每月办公制度、市长每周二现场办公制度、分管市领导全天候服务制度。活动开展以来,召开书记办公会3次,市长办公会10次,联席办协调会17次,针对企业开拓市场、土地、生产等要素保障方面的困难和问题,能现场解决的现场解决,现场不能解决的列入台账进行督办解决,为企业健康、有序、长效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当好“金牌店小二”。该市主要领导随时直接接受企业家的约见,聆听企业家建议和诉求,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建立由县处级领导干部、各乡镇、市直单位主要负责同志担任企业“首席服务官”制度,邀请退休老干部作为监督员,纪委监委工作人员作为联络员。

  在“万人助万企”活动中,该市坚持“一企一策”开展帮扶,多方位架起政企沟通“直通车”。建立问题研判分析制度,对企业反映的难点、赌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即将上市的驰诚集团,土地历史遗留问题较为复杂,书记、市长主动服务,先后7次深入企业帮助找政策、想办法,最终为企业完善土地手续200余亩,为企业上市扫清了障碍。针对御厨食品、中科万邦高新产业园等省市“三个一批”重点项目,按照“一个项目、一个领导”的工作机制,全方位服务项目建设,对涉及的线路迁移、村庄拆迁等情况复杂的11个重大问题,通过“万人助万企”活动“一事一议”紧盯不放,最终全面解决到位。该市还针对企业反映的土地手续办理历史遗留问题解决、强化资金奖励支持、子女上学难等问题,出台相关文件和支持措施,解决企业家的“后顾之忧”。

  活动开展以来,该市各级领导干部主动深入企业一线,紧扣12项重点任务,扎实开展工作。截至目前,该市累计收集问题374个,已解决356个。


2021年10月21日09:11 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责任编辑:刘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