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位长期滞留人员落户信阳

  滞留8年老人与前来亲属相认

  除夕夜里,救助站工作人员加大巡街频率

  救助站工作人员询问桥下男子并为其提供帮助

  流浪乞讨人员是社会最困难、最边缘、最脆弱的一个特殊群体。及时有效保障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人身安全和基本生活,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近年来,信阳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圆满完成市本级长期滞留无户口人员落户安置工作,成绩斐然、亮点纷呈。

  除夕夜里忙救助,寻亲工作不停歇

  3日下午,天朗气清,春风拂面。记者驱车探访位于信阳市羊山新区的信阳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站内干净整洁,阳光洒在院子里的花树上、水泥地上。一进大门,几个包袱、一个行李箱已经打包完毕。李琼告诉记者,行李的主人是除夕夜里救助的一位五十岁的男子。“每逢节假日,我们更是要加大街面巡查频率,确保不发生冻饿死伤等极端事件。除夕夜晚,我们在火车站北广场发现了他。经过询问,我们了解到他是从武汉那边过来的,但是具体怎么到信阳的,他说不清。按照救助程序立即带他到医院进行核酸检测,然后返回站内单独隔离给予救助,一直忙活到正月初一凌晨。”当天值班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经过户籍查询比对,目前,信阳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已经与男子户籍所在地救助机构取得联系,近期将护送男子返乡。

  “每当看到亲属爱意满满地将走失人员接回老家团圆时,我们的心里都是暖暖的”。此前的2月10日(农历腊月二十九),在救助部门和公安部门不懈努力下,通过人像比对、户籍信息查询等寻亲手段,信阳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救助一名已滞留8年的落户安置对象最终核实了身份,亲属一大早驱车来到信阳迫不及待地将68岁的刘光兴接回南阳社旗老家与亲人团圆。

  据悉,2020年全年,信阳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累计救助流浪乞讨人员2142人次,为147名求助者购票返乡,寻亲护送230名身体残疾或年老体弱人员。

  108位长期滞留人员实现落户安置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信阳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目前还有5位受助人员,其中3位因为疾病正在罗山县人民医院接受医疗救治。而在此前的多年,该站一度长期滞留100多位身份无法查明的流浪乞讨人员,其中部分人员甚至滞留了长达8年之久。

  为符合条件的流浪乞讨人员办理落户安置手续,纳入社会保障体系,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和改进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批示精神的具体行动,是保基本民生、落实“六稳”“六保”任务和加强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健全完善救助管理体系、维护流浪乞讨人员基本权利的内在要求。2020年,在信阳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信阳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长期滞留无户口人员108人实现了整体落户安置。

  记者了解到,信阳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分别与浉河区民政局、信阳市第六人民医院、罗山县民政局、罗山县人民医院签订了安置协议。及时对接公安部门,完成了安置人员的落户工作,按照一人一档原则,滞留受助人员救助、医疗档案资料移交安置机构。安置机构按时完成了落户人员特困、医保等相关待遇。为保障落户安置人员政策无缝衔接,做好资金保障,市民政部门还及时下达280.9万元安置资金。

  “这就意味着这些身份不明无户口的长期滞留人员从此有了合法身份,都是信阳人,能够享受到正常的社会福利了。”李琼兴奋地告诉记者。借助卫生系统资源,信阳市走出了一条医养结合落户安置的新路径,成效突出走在全省前列,受到河南省民政厅检查组的充分肯定。

  2020年以来,信阳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对围绕内部管理、生活照料、卫生防疫、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离站返乡等环节逐一对照检查,坚持问题导向,及时进行老化线路检修更换,消防烟感报警设备更新,增添监控探头,填补安全盲区。救助房间安装空调,救助物资配备标准化,做到衣物、洗漱、食品、消毒用品分门别类足额配备。同时,明确救助伙食标准,提升救助人员饮食水平。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信阳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将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勇当新时代的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以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服务质量大提升专项行动为载体,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努力提升救助服务水平,不断增强受助对象安全感和幸福感。


2021年03月08日10:27 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责任编辑:林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