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谷文昌:“四有书记”的林州轶事

谷文昌故居

  谷文昌故居内保存的部分老照片

  谷文昌侄子、侄媳谷财义夫妇

  □顶端新闻·大河报记者高志强通讯员王昊文图

  谷文昌,原名谷程栓,林州市(原林县)人,福建省东山县原县委书记。为官一任,他带领人民治沙造林、挖塘打井、修建水库,将东山这座荒岛改造成宝岛,不仅赢得当地百姓的敬仰,还被习近平总书记誉为“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四有书记”。

  从年轻时的穷石匠到“县委书记的好榜样”,谷文昌到底经历了什么?又是什么成就了后来的谷文昌?1月26日下午,记者来到他的故乡——林州市石板岩镇郭家庄南湾村一探究竟。

  穷苦石匠的“一根筋”

  南湾村在露水河畔,距石板岩镇不远。

  村子不大,有百余口人、几十户人家,坐落于一处坐南向北的山谷之中,三面环山、一面向水,一条柏油马路从村前蜿蜒而过。

  顺着石砌的山路拾级而上,不多时,一座石板搭建的院落映入眼帘:石墙、石瓦、石路,极富当地特色,与其他村民家中并无两样。

  随行的镇文化站干部郭开顺说,这就是谷文昌的故居。

  将记者一行迎进院子的,是谷文昌72岁的侄子谷财义。如今,谷文昌兄弟三人均不在世。本家后裔中只有谷财义和老伴儿还住在这里。

  谷财义说,二伯谷文昌出生的地方,原是几间低矮的破石板房。

  上世纪五十年代,露水河上修水库时,老宅子拆了,又在这里盖了新宅子;后来,谷文昌夫妇回家探亲时,就曾在这东厢房里住过。

  谷财义称,旧社会家里穷,二伯9岁时帮家里放牛,肩负生活的重担,20岁时家里连遭变故,先被地主逼债倾家荡产,后来父亲砍柴又跌落山崖而死。

  为了讨生活,他和大哥一起卷起铺盖卷儿闯荡山西,打短工、做石匠或小买卖,甚至还逃过荒要过饭,饥一顿饱一顿,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其间,谷文昌经历了什么,至今我们无从得知。

  但凡看过《1942》这样的影视作品,我们应该不难理解:

  那个时代的底层百姓,在外族侵略和反动政权双重压迫下,生命和尊严被肆意践踏,穷尽其力却不得温饱时,内心该是何等的窘迫、绝望和愤怒……

  而谷文昌,就是这穷苦百姓中极有血性的一个!

  所以,1943年8月的时候,当听说临近的西乡坪村成立了党支部,他毅然决然与党组织靠拢,很快又光荣入党,成为当地早期为数不多的共产党员之一。

  谷文昌的命运,自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扁担区长”的美誉

  古谚说,人到三十不学艺。

  谷文昌作为石匠,虽说靠着精湛的手艺和勤劳实在的性格,在三里五村群众中口碑不错,甚至,因为威信高,还被推举为村里的农会主席。

  但是,毕竟是穷苦人家出身,他小时候没上过学。

  年近三十,他不顾众人嘲笑,报名参加冬学训练班,从识字开始,如饥似渴恶补文化知识。一番梅花寒彻骨,他竟成为有名的“半路才子”。

  在谷文昌故居,至今还保存着他的部分笔记。

  因为年代久远、虫蚀水浸,这些材料已然发黄变形、模糊不清,但仍殊为珍贵,因为字里行间,仍能看出他做事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和精神。

  毛泽东同志说过,“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

  从现有的资料看,当时的谷文昌,应该就是这样的共产党员:生活中平易近人、以身作则、不摆官架;工作中勇挑重担、不辞辛苦、敢为人先。

  让人至今念念不忘的是,每次下乡检查指导工作,他总是挑着粗布行李卷儿,吃的是粗糠炒面,住在贫民家里,整天与贫雇农打成一片……

  因此,当时的谷文昌,就在百姓中享有“扁担区长”的美誉。

  从1943年加入农会开始,到1950年随部队南下为止,在故乡参加革命工作的六七年间,谷文昌留下了许多轶事:

  1943年日军扫荡,他带人从容将群众安全转移到山洞,至今被人津津乐道。

  1946年,他领导全区开展以清仓、清账、清库为主要内容的清理整顿村级财政工作,因成效显著,一再被太行五专属通报表扬并推广经验。

  1947年夏收时节,蝗灾袭击姚村一带,他组织5500余群众打蝗,消灭蝗蝻、飞蝗78.4万个,又被《新华日报》以“剿蝗大捷”为名登报表扬……

  “四有书记”的三件事

  “干得好好的,当年谷文昌为什么去福建?”

  见到79岁的杨来运时,记者忍不住这样问。杨来运是郭家庄人,算是谷文昌的叔伯外甥,也是亲属中见过谷文昌的为数不多的在世者之一。

  杨来运说,表舅南下时他只有六七岁,并没有太深的印象。

  后来听人说,当年谷文昌是主动报名南下,一起走的还有一个姓申的干部;走时敲锣打鼓、动静很大,不多久这位申干部又一个人偷偷跑回来了。

  杨来运说,这位姓申的干部之所以打退堂鼓,是因为当时正值解放初期,南方好多地方尚未解放、战斗正酣,南下的路异常凶险,他害怕死在路上……

  第一次见到这位表舅,杨来运已经是成年人了。

  那年,他的母亲听说谷文昌回家探亲,抽空带他一同到姥姥家看望。

  在杨来运的印象里,这位表舅个子不高,还非常瘦,一双眼睛黑而且亮,身穿一身灰大衣,穿着打扮跟村里的百姓没什么两样。

  让他有些“失望”的是,这位在福建东山当“大官”的表舅,既没有开车,也没带警卫员,从县城到家几十里路,竟是自己背着行李,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就这,在杨来运的印象里,谷文昌也只回来过两趟。

  他向记者坦言,因为路途遥远信息不便,在谷文昌去世甚至在2010年以前,他对这位表舅在东山任职期间的事迹并不十分知晓。

  只是偶尔听三舅(谷文昌的弟弟,已殁)说过,有一年家里的梨树结了果子,姥姥(谷文昌的母亲)让他选了满满一箱给谷文昌寄了过去。

  哪知,二舅谷文昌收到后一个梨也不舍得吃,而是悉数交给了农技师,都秧成了梨树苗,全部种到了东山岛上。

2021年03月08日10:17 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责任编辑:林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