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黄河情】七声雅乐黄河泥埙响 嘉应观里一首《九曲雅韵》道尽璀璨黄河岁月长

  大河网讯 (记者 宋向乐)9月16日,大河网记者跟随“中国梦•黄河情——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网络主题采访团来到中国历史上唯一记述治黄史的庙观——嘉应观。在这里,黄河泥埙、七声雅乐,还有男人们有力的黄河号子声,一座供奉治河功臣的河神庙,如今正通过各种文艺形式来讲述新时代的黄河故事。

  嘉应观位于焦作武陟县。一部武陟发展史,半部黄河变迁图,这里的历史、地域、民风、民俗、文化基因里都浸泡着黄河的影子。2013年,武陟县荣膺“中国黄河文化之乡”的称号。

  而“一座嘉应观,半部治黄史”,道出了嘉应观在黄河流域的独特地位。

  嘉应观是一座只供奉治河功臣,不供奉神灵的河神庙,它记载了清代治河的丰功伟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记述治黄史的庙观,也是中国治黄历史上的一个标志性建筑,同时,它还是中国唯一留存的集宫、庙、衙署为一体的清代建筑群,是黄河文化的结晶。

  大殿前方,来自黄河交通学院的杨帆正在和同事们表演《九曲雅韵》,人声雅致,舞姿婉约,仿佛将人拉回到千年前的一场祭祀场景。

  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黄河哺育着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九曲黄河,以百折不挠的磅礴气势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

  “我在创作该作品歌词时立意于黄河文化的深厚底蕴,以‘黄河之乡’——武陟——地区的地理、人文风貌及其传统文化特色为素材,运用较为工整的七言诗韵,书写而成。”

  杨帆向大河网记者解读了歌词的寓意,“金涛拍岸风逐浪,渺渺黄沙万里长,苍茫九曲歌不断,缱绻百川山河壮”速写出黄河的独特风貌,九曲悠长;“万里黄河嘉应观,炎黄世代治水忙,相伴又恐穷泛滥,澎湃奔流向东方”描绘出沿岸人民对黄河的依恋与敬畏之情。

  “‘黄河泥埙’‘武陟盘鼓’‘黄河河工号子’都是优秀的黄河文化产物,也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了黄河丰厚的文化内涵;‘古浊包容万象新,璀璨黄河岁月长’表达的是对黄河母亲的赞美,对黄河文明的颂扬。”杨帆说,此次与嘉应观黄河泥埙合作创作的歌曲原本命名为《璀璨黄河岁月长》,在对整个作品的艺术形式加以调整和丰富之后,最终将作品确定为音诗舞表演——《九曲雅韵》。

  嘉应观东配院里,焦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河泥埙代表性传承人王建正深情吹奏,一曲《敢问路在何方》在黄河泥埙的演绎下,平添了几分古朴与悠扬,仿佛从千年的黄河水中飘扬而来。

  “黄河的水,和黄河的泥;黄河的泥,捏黄河的埙;黄河的埙,发黄河的音!”王建说。这种用黄河水和黄河泥制作的埙所发出的亘古之音,纯净自然,高雅而不晦涩,音韵中和而不偏颇,质地醇厚而广居仁德,被称为“德者之音”。

  如今,王建正在将治埙与演奏的技术,传承给更多孩子们。《茉莉花》的旋律在孩子们口旁的泥埙中倾吐而出,尽管稍显稚嫩,但意境深远。

  传承在嘉应观里展现得淋漓尽致,这里不仅有游学的学子们学治黄史,学吹黄河泥埙,更有一群孩子也围成一圈拉着象征石硪的鼓,在用力打桩,口中喊出的依然是飘扬千年的黄河号子声。

2020年09月18日17:37 来源:大河网 责任编辑:林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