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洼来了个贴心人

  闫洼村全景图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田明摄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田明

  “走,赶紧进屋,外边日头毒!”9月6日虽是周末,泌阳县双庙街乡闫洼村的白东却没有闲着,一大早就去地头忙活,刚回来。

  初见白东,第一印象是乐观、开朗、健谈。如果不是走路不灵便,根本看不出他是个残疾人。走进院中,迎面是一瓮睡莲绿叶红花,一排蜂箱旁蜜蜂在花丛中起舞,树杈上挂的鸟笼里养着3只画眉2只八哥,院子的角落里养着几只贵妃鸡……一派田园风情的农家小院。

  “刚收完水果玉米,俺寻思着过几天种上5亩水果萝卜,肯定中!”攀谈起来,这个49岁的汉子打开了话匣子,“如今村里的壮劳力基本都外出打工了,俺腿脚不灵便没法干掏力活,把家里十来亩地侍弄好就不孬了!”

  闫洼村下辖5个自然村,耕地面积4100亩,农作物以小麦、玉米等为主,传统经济作物以烟叶种植为主,是个典型的农业村。

  “土里刨食挣钱难,过去总为种啥犯愁,前几年种小麦、花生、玉米,遇到好年景能挣几千元,一到灾年连化肥农药的本儿都包不住。愁得俺一宿一宿睡不着觉!多亏了潘书记给俺支招,现在日子有奔头!”

  白东口中的潘书记是郑州大学派驻闫洼村第一书记潘华。2017年到村后,潘华一头扎进贫困户家中“把脉问诊”“因户开方”。由于村里壮劳力多在外打工,种植烟叶又需要大量的劳力,2018年潘华为村里引进水果玉米、水果萝卜。

  听了潘书记的建议,白东也开始试种起来。

  “说真的,俺一开始还是有顾虑的,万一种不好、没销路可咋整!潘书记给俺吃了定心丸——没技术咱有郑大教授们做后盾,没销路我给你包销!书记一句话,给俺壮胆了!”白东嘿嘿一乐。

  找准“好路子”,摘掉“穷帽子”。尝到甜头的白东不断扩大规模,种了十多亩地,今年又养了8头猪,十几箱蜜蜂,还种了水果玉米和水果萝卜。白东掰着指头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水果玉米1亩地结2000多个玉米棒,8亩地能挣1.6万多元;5亩水果萝卜,1亩地收1万斤,按5毛一斤能挣2.5万元,比种小麦强多了。

  “看着萝卜无法长久保存,潘书记又操起心来,忙前忙后帮助成立合作社、联系单位找销路。又帮俺们注册商标、联系食品企业,做起了水果萝卜特色食品深加工。俺致富底气更足了!”白东说。

  几年来,闫洼村涌现出一批种植养殖户,成了贫困群众的“好榜样”“活教材”,“干”字当头受到追捧,“凭本事”致富成了村里的新风气。

  在村里,做通贫困群众思想工作,事儿就成了一半。

  李俊有是有名的“倔老头”,性格固执脾气怪,天天旱烟袋不离手,村里人都躲着他。

  潘华多次走进李俊有家,话家常、问疾苦、解矛盾、送温暖,用心与心的交流打开了他的心扉。“书记说啥,俺听,俺服气!”李俊有告诉记者。

  2018年1月4日一场暴雪过后,村部的积雪有半尺厚。一人在外,驻村不久的潘华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心中五味杂陈。天蒙蒙亮,屋外传来“唰、唰”的铲雪声……一个弱小的身影正在铲雪,是李俊有,“潘书记,俺来为你铲条路,方便你早上吃饭、办事!”瞬间,一股暖流顿时涌上潘华心头——再苦、再难一定要帮助淳朴的村民脱贫致富。

  如今,81岁的五保户李俊有只要见了潘华,啥话不说先笑呵呵地握紧书记双手让进屋里……“多亏了党的政策好,你瞅瞅,潘书记给俺家门口的土路硬化了,这两年还建了新房,不愁吃不愁穿,俺天天乐呵着呢!”说着,李俊有美美抽了一锅旱烟袋。

  扶贫更扶志,鼓起精气神。闫洼村里打小牌、喝闲酒的少了,找活路、发展农业项目的多了,争相脱贫、比着致富蔚然成风……

  采访手记

  扶贫先扶志,输血更造血,改变贫困户的思想绝非易事,几年来闫洼村的驻村第一书记付出了大量的心血。扶贫无小事,理解、交心、关怀,点点滴滴的思想工作,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贫困群众打开了心扉,驻村干部真正走进了贫困群众的心坎中。

  村风正、村容美,产业兴、百姓福。新风气激发了强大的内生动力,发展特色农业、打造高附加值的特色食品深加工,唤起闫洼村贫困群众自我脱贫的斗志和决心,激发出持久的脱贫动力。③5

  乡村名片

  闫洼村是典型的浅丘陵地区,位于泌阳县城西北21公里处,下辖5个自然村,耕地面积4100亩,农作物以小麦、玉米等为主。近年来引进水果玉米、水果萝卜、优质红薯,白玉蜗牛养殖等项目,推进水果萝卜等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促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2019年,闫洼村委被评为脱贫攻坚先进村委、五星级村委。闫洼村获评县级文明村、四美乡村建设示范村。③5

2020年09月10日09:18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责任编辑:林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