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排运动员疑因网暴自杀,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这么差吗?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王小娟

  8月1日,年仅25岁的韩国排球女将高友敏在晚上被发现自杀身亡。警方表示,调查中并未发现他杀迹象,后推测为自杀。

  高友敏生前效力于韩国女排联赛现代俱乐部,曾一度是韩国排球界公认的优秀选手。不过,由于今年年初球队内位置变更,她在适应期里成绩不佳,高友敏被网友恶意攻击、辱骂。由于不堪网络暴力,高友敏今年3月无奈离队,后被韩国排球联盟认定为擅自退队。

  高友敏曾在日记中提到教练待她严厉,队中也没有自己的位置,网友和球迷对自己的恶评让她很难继续坚持。

  该消息一经爆出,在业内引起了轩然大波,毕竟在体育领域内,运动员因技术不过关导致心理抑郁自杀的案例非常少,更有网友隔空喊话国足:可以学习一下。

  当然,这只是网友的插科打诨,若论球迷们的攻击和责骂,在中国体育圈内,被攻击次数最多的无疑就是国足,不过这并没有在根本上影响国足队员的心态。

  这是因为,在体育圈内,运动员的成长历程是一路“打怪升级”,从进入运动队开始的第一天,就摆明了是要来争金夺银的。“之所以说竞技体育是残酷的,就是表现在排他性,唯一性,这的确是一个优胜劣汰的圈子。”河南省竞技体育处处长李岩告诉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于是,十数年如一日的拼杀,见惯了起起伏伏,也尝过了鲜花掌声和独自落寞迥异的滋味,运动员们的心理自然成熟强大起来,几乎不会出现极端现象,这也正是许多家长乐于把孩子送去接受体育教育的初衷——接受挫折教育。

  值得注意的是,国外运动员与国内运动员的生活环境不太一样,日本韩国等国外运动员都是职业化,许多队员都是上午在公司上班,下午去运动馆训练,队伍管理多半靠自律,运动员平时接触社会比较密切,接收到的各类信息也比较繁杂,如果此时自己的心理素质不过硬,而队伍又不能及时发现队员的异样,就很容易把队员推到窘境。

  而国内的运动员所处的环境通常是封闭状态,队伍的主教练和领队在除了日常训练之外,更要承担起大量的心理辅导的重担。

  “如果某个队员今天训练时眼神不一样,语气不一样,我们结束训练后就得找他聊天,旁敲侧击地问问是咋回事,是家里有事了还是自己有心事了,尽量帮队员解决心理困难,这样他才能全身心投入训练。”河南省球类运动管理中心书记谢国臣说,曾担任中国男排主教练与河南男排主教练的他带队经验丰富,队员的一举一动稍有异常,一眼就能看穿。

  在这种全方位管理的模式下,许多外界的不良信息就被隔离在门外,全队思想统一,认知统一,即便是偶尔出现反常现象,也能各方斡旋解决,绝不会轻易走上自杀的道路上去。

  李岩告诉大河报记者,国内的运动队常年都会进行励志教育,就是要在思想境界、精神气质、心理心态上加以疏导和引导,“体育精神是更高、更快、更强,其中心理素质更强大,也是体育精神的一个重要指标,决不能忽视”。

2020年08月04日15:42 来源:大河客户端 责任编辑:林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