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嫂子!三门峡女子照顾病重小叔子,20多年如一日!

  29年前,21岁的张麦尽管知道保安镇辛庄村马建军有个患小儿麻痹症的弟弟需要照顾,还是选择嫁给了他。从那一天起,她便和家人一起,承担起照顾小叔子马建旗的重任。

  无怨无悔,从不怨天尤人

  刚刚结婚,丈夫马建军为了赚钱养家,经常外出务工,那时尽管公公身体不太好,可婆婆还算硬朗,日常生活中,张麦只是偶尔帮助婆婆照顾公公和小叔子马建旗。张麦由于勤奋能干、嘴快脚勤、为人和气,1992年当选为辛庄村妇联主任,200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94年,张麦的公公因病去世,临终前最放心不下的就是患病的儿子。张麦知道公公的心思,就说:“爹,您放心,我一定会照顾好他的。只要有我和建军吃的,决不会少了建旗那一份儿。”听到儿媳的话,公公含笑九泉。从此,张麦就配合婆婆悉心照顾着马建旗。

  2007年,张麦的婆婆患白内障,被送往郑州市医院治疗。当时张麦的女儿才10个月,她一边照顾孩子,一边侍奉婆婆。虽经多方医治,但婆婆的双眼还是失明了。自此,照顾婆婆的担子也落到了张麦身上。

  2010年8月,张麦开着机动三轮车,带着马建旗去保安镇看病,路上不小心翻车了。张麦赶紧爬起来,看到马建旗没有受伤,才放下心来……

  “当时突然就觉得生活很难。丈夫不在身边,周围不见人,家里还有婆婆需要照顾,两个孩子还需要我……”张麦回忆道,她不断给自己鼓劲,“必须坚强起来,只有自己坚强了,才能撑起这个家”。

  面对困难,她选择坚强

  1995年的冬天,当时张麦的儿子才4岁多,马建旗病情突然加重,夫妻俩连夜将其送往县医院,随后又转诊到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期间,因为婆婆岁数已大,视力不好,无力照顾马建旗。张麦毅然走进病房,伺候起了小叔子。她守候在病床前,接屎接尿、喂汤喂药。马建旗由于长期卧床,易患褥疮,张麦天天给小叔子擦洗身子。同病房的人都不相信她竟是马建旗的嫂子……

  住院期间,马建旗的病危通知下了三回,经抢救最终还是把他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马建旗的病好了,张麦却病倒了。丈夫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就试探着对她说:“实在不行,要不咱把建旗送养老院吧?”张麦知道那是丈夫心疼自己,说:“我既然嫁给了你,就是选择了这个家,就要对得起这个家的每一个人,决不将建旗一个人放到养老院里。”听到张麦的话,马建军紧紧搂住妻子,由衷地笑了。

  拖拉机、机动三轮车……凡是干农活需要使用的工具,张麦基本上都会用,既要忙农活、干工作,又要照顾这个负担沉重的家。当时,为了给小叔子看病,张麦经常让邻居帮忙把马建旗扶到自行车上,再用围巾把他和自己绑在一起,到保安镇卫生院再让工作人员帮忙将他扶下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几年下来,她清瘦了很多,可她整天总是乐呵呵的:“俺啥也不图,就希望家人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张麦不仅是个孝顺媳妇,还是个好嫂子,是我们大家学习的榜样!”提起张麦,辛庄村党支部书记黄海旗由衷地赞叹道。

  坚持不懈,阳光总在风雨后

  “来,把衣服穿好,咱到外面去洗洗脸。”11月18日早上,在位于田庄乡张林庄村的叶县贫困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中心8号住室里,张麦正在给马建旗穿衣服。

  2017年,张麦的婆婆去世。去年,张麦听说田庄乡张林庄村建立了叶县贫困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中心,因为马建旗属于五保户,符合条件,张麦便申请把马建旗送到了叶县贫困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中心,而她也随着小叔子一起到托养中心,成为一名护工,除了照顾自己的小叔子,也照顾其他重度残疾人,每个月还可领到1650元的工资。

  “感谢党和政府有这么好的政策,在托养中心,建旗吃住都不用花钱,我们家减轻了很大压力。”说起目前的状况,张麦脸上露出幸福的微笑:“在这里,洗澡、理发都比家里方便,环境卫生也比家里好。平时我还可以跳跳广场舞。”

  由于田庄到保安比较远,张麦本来打算辞去村里的工作,但村里始终都没有同意:“你好好照顾建旗,工作上的事儿,我们能帮你的尽量帮你。”张麦白天照顾两个病号,晚上等大家都休息了,她就抽空整理文件、报表,偶尔还要去村部开会,生活过得充实且有意义。

  “张麦工作上毫不含糊,不管是自己的病号,还是帮同事照顾的病号,都像照顾自己的亲人一样,全心全意、无怨无悔。”叶县贫困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中心负责人勾福祥说。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李红汛 通讯员 李亚奇


2019年12月27日08:22 来源:大河客户端 责任编辑:林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