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稻共作”成为潢川县乡村振兴新引擎

  “前些年,我在上海、山东等地承包建筑工程,去年回家看中了家乡农业发展的美好前景。所以我流转了100亩虾稻田,刚开春,小龙虾幼苗就卖了大概10万元,再过1个多月,我们自家田的水稻也熟了,刚买的收割机就又派上用场了。”昨日,记者来到潢川县付店镇骆店村时,村民岳正军正在稻田里起小龙虾。

  当天一早,记者赶到骆店村时,骆店村虾稻田里正是一片忙碌的景象,起虾网,分拣龙虾,捞水草,忙得不亦乐乎。1200亩的小龙虾养殖基地,51户农民直接参与养殖,融入了小龙虾产业发展的链条,实现了多方参与,产业致富的目标。

  据介绍,骆店村的现状只是该县“虾稻共作”的发展的一个缩影。

  稻虾共作“钱景好”,水田变成“聚宝盆”。高效生态的种养模式,加上政府的大力推动,大大激发了农户的种养热情,越来越多的“南归雁”回到家乡田里“捞金”,潢川县大地掀起了稻虾共作产业发展的新高潮。

  潢川水产局副局长刘征介绍,水稻生长产生的微生物及害虫,为小龙虾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充足的饵料,而小龙虾可以除草、松土,产生的排泄物又为水稻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物肥。在这种优势互补的生物链条中,小龙虾及水稻的品质都得到了保障。“这种种养模式,每亩可以产虾200多公斤,优质糯稻400多公斤,每亩收益四五千元,是单一水稻种植效益的四五倍,让水田变成‘聚宝盆’。”

  据了解,潢川县大力实施“稻虾共作”综合种养战略,大力推广“种绿色稻,养生态虾”的稻虾共生模式,打造“稻乡虾”和“虾乡稻”两个品牌,促进农业优化升级,大大激活农村发展的‘一池春水’。”目前,小龙虾养殖规模发展到现在的19.6万亩,其中虾稻共作16万亩,已经成功创建国家级稻渔综合示范区1个,省级稻渔综合示范区6个,已经占据了河南省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的半壁江山;已建成集苗种繁育、生态养殖、加工出口、精深加工于一体的小龙虾产业链条,全县小龙虾年交易量达2.5万吨,一二三产年综合产值达到50多亿元,“稻虾共养”已成为潢川县富民强县的一个支柱性产业。

  由潢川县委政府招商引资的农都集团小龙虾产业园项目,分三期建设,计划总投资10亿元。目前拥有2000平方米的交易车间和生产车间一期工程已建成运营,打造了集检疫、信息、溯源、冷链物流、金融和服务于一体的一站式小龙虾交易平台。农都集团小龙虾交易平台的建立,建全了冷链发货环节,使潢川县及其周边的小龙虾快速走向中国餐桌。截至目前,农都集团在潢川县15个乡镇建立了分交易中心,小龙虾日交易量达到了5万斤,新增就业人员2000人,带动5000名养殖户脱贫致富,促进了潢川及周边县区小龙虾产业兴旺发展。

  不断延伸的产业链带动了该县群众找到了一个致富的门路。小龙虾产业带动了物流餐饮业发展,3000名小龙虾经纪人活跃在县内外。产业链可涵盖苗种繁殖、餐饮服务、冷链物流、精深加工等多个方面,推动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李鑫 通讯员 高文达

2019年07月23日10:48 来源:大河客户端 责任编辑:林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