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下“扶贫菌”拓宽致富路

  技术员张振强在检查香菇菌棒湿度。郭戈左易和摄

  □本报记者郭戈本报通讯员窦志飞

  “今天室外温度还行,得让菌棒晒晒太阳。这些‘小东西’跟人一样,渴了得喝水,冷了得保温,你得悉心伺候好了才能获得回报。”1月18日,在鹤壁市山城区石林镇西寺望台村,晶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胡买岗在贫困户李龙堂“领养”的大棚里为其讲解食用菌种植的注意事项。

  “这是我们区立足食用菌产业发展实际,推出的‘志智双扶、菌棚领养’脱贫新举措,采用‘政府+公司+合作社+农户+保险公司’发展模式,旨在引领贫困户熟练掌握食用菌种植技术,实现稳定脱贫。”石林镇党委书记郭学光介绍。

  作为山城区菌棚“领养”的试点之一,晶金专业合作社共有菌棚60个,20名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领养”菌棚,再由20名具备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配合进行日常种植与维护。初步估算,贫困户李龙堂“领养”3个菌棚一年可收入近9000元,配合其参与种植、维护的贫困户吴梅枝一年能收入近1.5万元,他们都很满意。

  “食用菌的种植,对设备、环境及厂房的要求不是太高,很适合贫困户。”胡买岗告诉记者,合作社不仅为贫困户供应菌棒、提供技术指导,还负责食用菌的销售。从实践情况来看,这样形式的“领养”,提高了贫困户参与的积极性,显著增强了产业带贫成效。

  在距离晶金专业合作社12公里外的郑沟村,鹤鸣湖食用菌扶贫创业小区内的香菇已开始争先恐后“露头”。“我们这儿地处山岗,通风、光照等条件较好,菌棒生长态势良好、成品率很高。再过十多天,今年第一批香菇就要上市了。”技术员张振强介绍,该创业小区每年可产香菇40多万公斤。

  鹤鸣湖食用菌扶贫创业小区由山城区政府投资1000万元建设,占地面积100亩,包括35个高效种植大棚、1个玻璃温室观光大棚和1个300立方米的冷库等。这里同样采取“领养”菌棚的模式,全区1317户贫困户、4353名贫困人口受益,人均年收入增加近1000元,实现了贫困人口的100%全覆盖。

  “在积极推广菌棚‘领养’模式的过程中,我们持续探索了订单帮扶、生产托管等带贫形式,贫困群众和合作社负责人都有收获。”郭学光表示,下一步,石林镇将邀请专业的公司全面负责涉及菌棚“领养”的规划、培训及销售,“让贫困群众充分享受到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让小小‘扶贫菌’不断拓宽大家的致富路!”

2019年01月21日05:37 来源:河南日报 责任编辑:雷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