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大代表樊秋红:用32年成长为职业农民,曾1个月瘦30斤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段伟朵 蔡君彦 摄影 张琮

18日上午,河南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在会议开始前,第二场代表通道在河南人民会堂如约举行。樊秋红代表,一位来自三门峡的基层农民代表,就新型职业农民助推乡村振兴,讲述自己的故事。

【观点1】新型职业农民要耐得住寂寞

小时候,我是推着自行车卖菜,现在我成立了一天能卖一百多吨蔬菜的服务平台。我用了32年,成长为一名职业农民。樊秋红说,这一路走来,她有两点感受最深。

第一个就是耐得住寂寞,会走弯路但真的不要怕走弯路。樊秋红说,农业是一个周期性比较长的行业。2011年,她种植了150亩番茄和农户签订收购合同的有300多亩,然而,那一年番茄价格三天三变,从1.2元一直降到3毛,但是她给农户都签订有收购合同,菜价如此低,是否还要履约收购?我是一天赔一万多,那时候真的是想放弃,我有七天都没睡觉,但如果我不收,这菜就倒沟里了,对大家伙的打击太大了。

最后,樊秋红咬咬牙,收购了全部蔬菜,赔了70万,一个月体重少了30斤,但是她收获了农民朋友对她的信任。在床上躺了两天,她决定走出去,上广州、下武汉,通过对市场的调查,摸清了市场对番茄品质、供应时间空档的需求,不是菜种好了就会有效益,一定要与市场接轨。

虽然走了弯路,但她积累了很多经验。现在她的创客平台,培养了一批年轻的新农人,年轻人愿意留下来,这个行业就有希望。

【观点2】当好职业农民要依靠科技

樊秋红介绍,当好视频/省人大代表樊秋红:用32年成长为职业农民,曾1个月瘦30斤新型职业农民,第二个就是要依靠科技。她的袓辈都是种菜的,爷爷父亲种菜,给什么种什么,技术靠经验,收成天说了算。但她种菜,开始和专业院校联合,对种苗的生长科研仪器记录过程,根据生产需要设力课题再做以研究,成立了全国首家适地高山育苗基地。我们育的可不单单苗了,更是产业的希望,我们通过适地高山育苗技术培育的苗子,在平原地区种植的话,能比普通种苗亩增产3000斤以上,这靠的就是科技。

樊秋红说,用科技播种希望,不仅提高了蔬菜的品质,而且发展起订单农业,抗御市场风险能力也增强了很多。

【通道之外】她把番茄苗带上会场

在代表通道之外,记者见到了樊秋红,这次参会,她从老家把几株番茄苗也带来了。绿油油的,煞是好看。

这么娇嫩的番茄苗,是如何长途颠簸带到郑州却又保持完好无损的?

通过快递来的!我们现在售苗,也经常采用快递。樊秋红笑着说,如果现在去到基地的大棚,那个场景真的是让人觉得充满了希望,一大片一大片的绿色,每一株都预计可以为农户带来5-10块钱的收入。在我们的眼里,把每一颗苗子都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爱护。


2019年01月18日10:44 来源:大河报 责任编辑:林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