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籍烈士后人,赴川祭奠亲人

    抚摸着墓碑上亲人的名字,肖永贵烈士的曾孙肖琳(左一)和他的三位叔叔感慨万千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见习记者李帅文图

    由大河报与“今日头条”、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共同发起为四川省通江县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87位河南籍烈士寻找后人的报道,为18位河南籍烈士找到后人。7月29日,来自河南省信阳市新县的肖永贵烈士后人肖琳、杨裕富烈士后人杨军、陈自刚烈士后人陈军及其家属来到现场。

    热心之手永伴寻亲路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是全国规模最大、安葬红军烈士最多的红军烈士陵园。长眠于此的红军烈士共有25048位,其中有姓名的河南籍烈士有87位,他们都来自河南信阳地区。这其中,有36位信阳市新县人、24位商城县人、23位光山县人、4位罗山县人,他们都是红四方面军的红军战士,且大多牺牲于1933年抵抗军阀刘湘的“六路围攻”战争中。

    虽然很多烈士有名有姓,但因为交通不便、烈士后人不知道亲人牺牲后掩埋何处等原因,导致这些烈士一直没有亲人相认。所以,从7月13日起,大河报就联合今日头条、烈士陵园梳理出园内河南籍烈士的信息,为这些年少离家,为国捐躯的烈士们寻找亲人。

    本报连续报道刊发后,来自信阳市新县的肖琳成为第一个被寻找到的烈士后人。他是肖永贵烈士的曾孙,他说家中几代人年年不忘的心愿终于能了了。继肖琳传来信息后,杨裕富烈士的后人杨军、陈自刚烈士的后人陈军也先后拨打了本报的热线0371—96211寻找亲人。他们都是看到本报报道上的烈士名单后,弄清了家里一直苦寻的亲人的埋葬地。

    这期间,还有百余位热心读者和网友以打电话和留言的方式,加入到寻亲活动中。许多信阳退伍老兵,也发动亲人、战友打听革命先辈后人的线索。信阳市民政局,将烈士名单发给当地县级民政部门帮助寻找。新县县委、县政府还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小组,通过工作信息群、电话等方式通知各乡镇、村全面帮助烈士寻找后人。通过多方的努力寻找,短短十余天,成功为18位河南籍烈士找到后人。

    公益计划启动

    7月29日,在四川省通江县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内,由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广播电视部、中国军视网与今日头条联合启动的“红色血脉——寻找革命烈士后人”公益计划在此正式启动。

    启动仪式上,“头条寻人”平台发起人、今日头条副总编辑徐一龙介绍,“截至7月27日,一个月时间内,他们共整理发布了158位烈士的消息,成功寻访到了28位革命烈士后人。

    雨中祭先人热泪寄深情

    7月29日下午,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内,杨裕富烈士的墓碑前,杨军和他的家人冒雨取出从家里带来的祭奠物品。一瓶家乡的水、几包祭奠的香和烧纸、一壶烈酒。他们缓缓地将酒水和家乡的水洒在亲人的墓前,鞠躬、磕头,泪水与雨水和地上的酒水、家乡水混合在一起。一句“爷爷,我们来看你了!”道出了这家人几代的思念。

    “我找到曾祖的墓碑了,他的名字在陵园最上边的集体墓碑上。”当看到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后,肖琳冒着雨水跑了过来,拉着我们一同前往陵园最高处集体墓碑地。

    肖琳说,他和三位叔叔找到曾祖父的墓碑后,就立即进行了祭奠。“爷爷找、父亲找、我也在找,找了这么多年,今天我们终于完成了心愿。”

    在陈自刚烈士的墓碑前,年过半百的陈军蹲在那里,一手抚摸着爷爷陈自刚的墓碑,一手擦拭着脸上的泪水,其同行的家人也纷纷哀悼落泪,浓浓的哀意让大家都沉默起来。

    雨水在祭奠中慢慢收敛,阳光洒落大地,像是在祝贺这一场团聚。

2018年07月30日14:18 来源:大河网 责任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