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此刻——春节中的年画记忆

过年贴年画在汉族民间已经流行了近千年。用新年画替代旧年画,是辞旧也是在迎新,有年画的春节,才有年味。

春节中的年画记忆

在传统的民俗文化中,春节期间有件头等要事,便是贴门神,人们认为,这相当于为自家宅子聘请了“神界保安”,能驱凶避邪、镇宅护家。

在门神之中,成名最早的神荼、郁垒两兄弟。据中国古书记载,传说有名叫神荼、郁垒的两兄弟,每天在桃树下检阅百鬼,若发现恶鬼危害人间,便将其绑了喂老虎。于是,后人便画出他们的画像贴在门上用以辟邪祈福。

年画由此而来。(出一道题,你知道神荼、郁垒这两个名字的正确读音么?答案稍后揭晓,请接着往下看)

▲神荼、郁垒门神年画

▲门神年画

年画开始在民间普及是在宋代,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和四川绵竹,是我国著名的四大民间木刻年画产地。

▲桃花坞年画

▲杨柳青年画

▲桃花坞年画

年画色彩往往分外地鲜艳,大红配大绿的撞色运用,却能给人一种乡土气息扑面而来的喜庆。

▲绵竹年画

▲桃花坞年画

就是在花花绿绿的年画里,装满了古老但永远吸引人的故事。守卫门前的“门神画”,源于神荼、郁垒两兄弟监督百鬼的传说;坐定灶台上的“灶王爷”,因主管人间饮食,被人细心供奉在厨房。

▲杨家埠年画

▲临汾年画

▲锦竹年画

人们把美好生活的模样刻在一幅幅年画中,如果你注意观察就会发现,中国年画从来没有负面的东西。

▲老鼠嫁女年画

▲福禄寿三星年画

可以说,春节充满欢乐热闹的气氛,年画在这里起着一定的作用。

▲临汾年画

▲现代年画

年画是一部地域文化辞典,它藏着全部的中国年景。然而现如今,具有时代特色的年画好像在不知不觉中淡出我们的生活。这一民俗会消失么?民间剪纸艺术的前世今生,似乎给了我们答案。

剪纸艺术的回归

在我们印象中的剪纸可能是这样的。

剪纸,又叫刻纸,是一种镂空艺术,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

千百年来,每到新年或者是重要节日,人们就会将剪纸贴在门窗、灯笼上,将美好愿望与向往,寄托在喜庆艳丽的剪纸中,一代一代进行传承。

有一句名言:“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句话用在剪纸身上再适合不过,现如今剪纸不仅仅是我国传统节日的代言人。艺术家们通过创新,将剪纸艺术与现代生活有机结合,让传统文化的艺术元素绽放出新的时尚色彩。

爱马仕丝巾+皮革

现代创意剪纸

服装设计师由剪纸找到创作灵感

年画、剪纸,千年前的民俗一路走到现在。今天,传统春节风俗早已融入现代社会特质,但它依然有种力量,能够让中国人将其认作精神上的回归。这种春节仪式感年复一年的存在,已成为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文化传承和精神凝聚。

央广公益推出春节特辑《千年此刻》篇,让我们通过声音再次感受浓浓年味。岁岁同此刻,千年无绝期,春节,我们的节日!

还记得我们在前面文字中出的那道题么,听完音频想必大家已经知道答案。央广公益也送出一幅年画,提前祝大家新年快乐,大吉大利。

大家都在看↓

2018最全春晚指南!明星、嘉宾阵容大曝光!

这个春节,和年轻的爸妈拍张年代感十足的全家福吧!

餐桌竟能如此丰富?!春运路上你都吃了啥?



2018年02月15日16:34 来源:央广新闻 责任编辑:林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