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景】新密有个“莫空间” 它不是故意“不一样”

大河网讯(记者 范昭 实习生 丁磊)从郑州出发,驱车行驶近五十公里,在郑少高速新密西出口两公里处的米村,有个名叫“莫空间”的地方。

“莫空间”是个当代艺术空间,自2014年5月低调开放以来,已举办了七八个展览和活动,既有国内艺术家如孟煌、罗永进、潘涛、朱兵等,也有意大利艺术家卡特琳娜·玛莉娜丽、妲妮菈·露丝、米尔科·塔尔希等。

莫空间管理者的家属抱着娃娃,为大河网记者打开了这个孤独而神秘的艺术空间大门。

这里现在正在举办的是《奇岛——戴乐摄影展》和《要有光——王忠杰绘画展》。

莫空间就像个农家大院,有绿树,有草地,有池塘,还有随风流浪的蒲公英。

当天,莫空间的艺术主持、意大利策展人,自称“流浪者”的莫妮卡·德玛黛恰好也在。

莫妮卡·德玛黛(Monica Dematte),1962年生于意大利,毕业于博洛尼亚大学艺术系(D.A.M.S),从事艺术理论研究。1986年来到中国,1989年在广州美术学院研究中国艺术史. 在热那亚大学获博士学位,论文题目为《1989年至1994年间的中国当代艺术》。曾制作三部以中国当代艺术为题的纪录片(1990年,1991年,1992年)。1996年至1997年担任新加坡美术馆策划人。曾在威尼斯大学教中国当代艺术课程。1999年和2001年两次参与威尼斯双年展的工作,并为展览画册撰写系列评论文章。自1994年起独立策划中国以及国外艺术家的展览。多年以来居住工作在意大利和中国。

阳光明媚,树影婆娑,农家大院内的一把遮阳伞下,莫妮卡用流利的中文和大河网(www.dahe.cn)记者聊起了艺术,聊起了莫空间。

当大河网记者问起,为何“莫空间”选择在看起来如此“孤寂”的地方时,莫妮卡说:“创作需要孤独,艺术家需要孤独,我们也需要孤独,这是我们做事情的方式,我们不是故意不一样,因为我们本身就是不一样。”

莫妮卡说:“来河南的理由很简单,因为我的朋友在这里,这里更需要艺术,也更需要我。”

河南新密人慎伟峰和邢培俊是莫空间的管理者,也是莫妮卡的朋友。起初,这对表兄弟用对艺术的执著和无私,打动了莫妮卡来到这里。

慎伟峰坐在戴乐的摄影作品前接受采访,十分谦卑地说:“我不懂艺术,但我明白艺术作品是不能够被随意解读的,它是种感受。文字艺术就是文字艺术,视觉艺术就是视觉艺术,说是说不清楚的。”

  慎伟峰告诉大河网(www.dahe.cn)记者,并不希望莫空间能做多“大”,只希望把它做“精”,希望通过莫空间的展览和活动,与艺术家更近距离的交流,为本地艺术家提供更好的平台,更好的交流机会。

莫空间管理者邢培俊,早年在法国学习艺术,结识了莫妮卡。他说:“抛开艺术,莫妮卡的人格魅力影响了我。她远离凡尘,一心做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事情,这也正是莫空间精神的一部分。”

由于当地装裱工艺欠佳,艺术家的作品掉了下来,邢培俊小心翼翼地复原。他说:“单从作品装裱水平来说,我们河南就没办法和北上广这样的大都市相比,在艺术领域,需要努力的地方还很多。”

莫空间正在展出的《奇岛——戴乐摄影展》和《要有光——王忠杰绘画展》。

莫空间的E区,曾被用作艺术家卡特琳娜·玛丽娜丽和米尔科·塔尔希的工作室,举办过妲妮菈·露丝的讲座,也为很多小朋友提供了和艺术家交流的机会。

慎伟峰向大河网(www.dahe.cn)记者介绍,如今E区重新明确了定义和用途,在意大利文中,“E”是许多意味深长词语的首字母,希望在这个区域它能激发灵感,并引导开展与之相关的活动。

当下莫空间E区展出的是四位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其中刘凯和房宇轩是河南人。

莫妮卡说:“艺术是寻找自己,寻找自己需要的过程,不是工作,所以想通过艺术赚钱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如果真正有这种表达的需要,有这种天赋,那就可以继续追求。”

  采访结束,大河网(www.dahe.cn)记者离开莫空间,用快门作别。莫妮卡站在中间开怀大笑,一直说,不要浪费胶卷啦。莫空间主创人慎伟峰和邢培俊,意大利亚洲艺术和美学的权威、威尼斯大学教授姜楷洛都在画面中,PS:当然,最最中间趴在地上的那位不能忽略,莫妮卡最好的朋友——Potter。

2016年04月13日00:00 来源:大河网 责任编辑:林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