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故里荒山变林海


5月23日,济源市克井镇闫营村,本报“太行山绿化”报道组成员姬姣姣(左一)、张海涛(左二)、杨之甜(左三)、陈慧(左四)在采访造林劳模后人。费琦摄


  济源黄河三峡秦建设摄

  □河南日报记者张海涛

  5月23日,济源市克井镇闫营村的山坡上,林木茂盛、绿意葱茏。

  “这些山三十多年前还是荒山、秃山,土层薄石头多,能变成绿山实在不容易。”村支书卫小宁说。

  巨大的变化和村里的造林模范卫同英密不可分。上世纪80年代中期,卫同英承包荒山,艰辛植树十多年,让村里的大片荒山染绿吐翠。卫同英去世后,他的儿子接力植树造林到如今。

  济源是愚公故里,像卫同英一样发扬愚公移山精神,矢志不渝绿化荒山的人还有很多。济源山岭区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80%以上,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济源人民就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绿化荒山活动。其中大沟河林场堪称济源的“塞罕坝”,三代林业人数十年如一日,艰辛奋战,硬是在荒山上植出20万亩人工林。近十来年,以风化砂岩碎砾为主的“困难地”成为造林的主战场,新一代造林人克难攻坚、科学植树,硬是让石山变得郁郁葱葱。目前济源森林覆盖率已达45.06%,居全省第二。先后荣获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国家级荣誉。

  绿色接力棒代代传承讲述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济源故事。


2019年05月26日08:24 来源:河南日报 责任编辑:魏蔚